“三花爛漫”輪番爭艷 鄉村美景“錢”途光明
4月9日,婺城區召開“兩節”總結大會,這標志著婺城區以舉辦桂花節、茶花節、油菜花節三大農業主題節慶、打造“三花爛漫婺城”品牌初戰告捷。三大節慶引領著婺城生態農業向休閑農業、精品農業轉變,助推了農民增收,全區高端現代農業正漸入佳境。
據了解,為“三花”過大節,是婺城區委區政府發展現代農業、打造品牌農業的舉措之一。婺城區域農業特色十分明顯,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花卉苗木、果蔬、有機稻米等一批特色產業和高效農業示范基地,花卉苗木種植面積4.2萬畝,去年產值達2.5億元,先后被命名為“中國花卉之鄉”、“中國苗木盆景之鄉”、“中國茶花之鄉”。尤其是油菜花、茶花和桂花,每當花開時節,幾條集中種植的產業帶便成了花的海洋。山壟里空氣中漂溢著甜膩的花香,蜜蜂、蝴蝶圍著花兒翩翩起舞,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
自然美景藏在深閨無人識,讓婺城人感到可惜。去年秋天,區里首度嘗試在安地鎮舉辦桂花節,成效顯著。安地鎮遍布山壟的萬多畝桂花園,種有80多種桂花,世界八成桂花品種匯集于此。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滿山遍野的桂花把山水、田野、農家都熏得香香的,深深地打動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一些上海游客說:“我們本以為西湖的‘滿隴桂雨’是賞桂最佳景點,誰知婺城的山壟里到處都是‘滿隴桂雨’呢!”桂花節后,婺城農戶開發的桂花茶、桂花酒、桂花糕等系列產品名氣大增,俏銷京、滬、杭市場。桂花節舉辦以來,到安地和仙源湖的游客數量增長了一倍多,超過5萬多人次,農家樂營業額達200多萬元。
今年開春,婺城區乘勝追擊,決定三節聯辦,并專門開辟了以油菜花、茶花、桂花為主題的文化旅游專線,推出幾條觀景賞花的山壟,打造“三花爛漫在婺城”的品牌,吸引游客欣賞婺城區的田園風光。區里因地制宜,推出了以竹馬鄉下張家村為中心的25公里茶花觀景長廊、安地鎮15公里桂花觀景山壟,并且整合了塔石、莘畈兩鄉資源,把20多個油菜種植村連接起來,推出了50公里長的油菜花觀景山壟。據統計,“三節”活動期間,累計超過15萬(次)直接參與了節會活動,拉動農民直接增收超1億元。今年成功舉辦的茶花節、油菜花節,僅1個月時間,竹馬鄉的茶花銷售就超過了1500萬元,游客現場購買茶花就達14萬余元,來竹馬鄉參觀茶花展的日均游客達500人。油菜花節帶來的人氣,直接拉動湯溪、塔石、莘畈旅游、餐飲等服務業增收200多萬元,真正帶動了廣大農民的增收致富,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婺城區巧打“花牌”,以花為媒,還創新發展模式,搭建發展平臺,實現生態農業與旅游市場的“無縫對接”,產生了積極的集聚效應。為配合旅游購物,許多鄉村還開設起農產品銷售點,常年為游客提供茶葉、香榧、土雞、娃娃魚、鹿制品等農副產品和生態水果、蔬菜。油菜花節開幕的一周時間里,湯溪、塔石、莘畈三地的農副產品銷售額達到了40多萬元。“三節”期間,婺城區還與相關單位達成了16項涉及新農村建設、農業及旅游開發的合作項目,總投資金額達6億元,實現了“節會搭臺、經濟唱戲”的辦節目的。“我們將進一步提高‘三花’節慶的活動質量和檔次,把賞花做成一篇休閑經濟的大文章,以此來帶動經濟的發展,把‘花經濟’發展成集群式經濟,使‘三花爛漫在婺城’的節會不僅僅是一個賞花活動,更是一個融旅游、經貿、文化體育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節會活動。”婺城區委副書記張菲菲在接受采訪時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