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根固本,讓生態文明之花盛放
——“推進婺城生態文明建設”系列綜述之七
圍繞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力爭2012年建成省級生態區”的目標要求,日前,區生態辦組織各鄉鎮(街道)分管生態工作的負責人進行座談,學習中央、省、市有關會議精神,互相交流上半年生態建設任務完成情況,并認真討論了下一步的生態創建計劃與目標,確保今年生態建設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近年來,我區圍繞“生態建區”戰略,嚴格實施生態環保,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加大城鄉統籌力度,較大程度上改善了區域環境質量,改變了城鄉面貌,推動了婺城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必須通過建立健全多種保障機制,進一步鞏固已有的成果,做好保護與建設、繼承與創新的文章,確保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實效。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當作一項可持續的政績。據悉,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區生態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則按照工作部署,制定計劃,扎實推進,特別是各鄉鎮(街道),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和要求,扎實開展生態鄉鎮(村)創建工作。另外,區人大全程監督,區政協大力推動,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為生態文明建設獻計出力,并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其中,環保部門要落實環保監管責任,加強業務指導,依法照章辦事,該嚴的要嚴起來,該管的要管起來,該查的要堅決查到底,切實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
完善體制機制,強化政策引導,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立一套長效機制。近日,區生態辦與區財政局聯合下文,對竹馬鄉、雅畈鎮等2個市級生態鄉鎮,羅店鎮前莊頭村等26個市、區級生態村,以及9個污染整治項目和2個畜禽養殖零排放試點項目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共計39.4萬元。政府投入,必將帶動社會投入,我們要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原則,進一步完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切實加大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資金投入,在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金”作用的同時,探索走市場化道路,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資金,投入生態文明建設。與此同時,按照“誰污染誰付費、誰破壞誰治理”,“誰保護、誰受益”,“誰改善、誰得益”等原則,探索建立污染治理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在對違法排污企業嚴格查處的同時,加大對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節地節水企業及項目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認真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污染減排等規定,嚴把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關,提高入園企業準入門檻和已批項目“三同時”執行率,力爭實現“項目增加、污染減少”。金西開發區相繼出臺了《浙江金西經濟開發區污染源長效管理實施方案》、《浙江金西經濟開發區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等制度,并根據制度要求,對所有園區企業建立環保檔案,實現“一企一檔”的數據化管理,取得較好成效。
嚴格考核督查,狠抓工作落實,切實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生態意識。要整合各種干部政績考核制度和評價標準,把生態文明建設實績作為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通過科學的考核評價標準,引導領導干部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的關系;要加強工作考核,實行崗位工作目標責任制,建立問責制度,對因行政不作為或作為不當,完不成生態文明建設任務的單位及責任人實行問責,對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要堅持定期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年度工作目標任務、月度工作開展、專項工作進展、重點項目實施、履職督辦整改等情況要實施定期檢查,并對重點責任部門、重點工作、重點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動態跟蹤,隨時抽查,強化督查力度,限期整改到位,通過正確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在加快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注重保護青山綠水,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