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竹三給畫迷簽名
展會現場
鄭竹三題字
書畫家的佛緣
書法與畫法乃是佛法。是八大山人和弘一大師等歷代名家修行的載體之一。自達摩將禪帶來中國、受禪的思潮灌溉,書畫得到空前的發展。中國的繪畫藝術不僅在審美上與參禪相通,而且在對待形式、方法、工具等很多問題上都與禪意相契相合。
鄭竹三與佛學頗有淵源,他自小在九峰山腳下成長,此地正是一處佛學文人盡善之地。對他而言,是故鄉孕育了他藝術生命的根。九峰山文脈久遠,歷代的名流高士都在此留下了足跡。東漢龍丘萇、東晉葛洪(道家)、南朝宋徐伯珍、達摩禪師、唐徐安貞、五代貫休、元黃公望等名流高士,在此求學、布道、傳經,留下足跡和佳話。
九峰禪寺建于南朝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500余年。據專家從光緒《金華縣志》、嘉慶《義烏縣志》、康熙《湯溪縣志》三種不同的縣志和《傅大士文集——嵩頭陀達摩傳》中考證,中國佛教禪宗創始人菩提達摩在面壁9年以后,從河南嵩山到浙江烏傷(今義烏),之后到湯溪建了龍丘巖寺(即今九峰禪寺),達摩圓寂后,湯溪村民按當地“懸棺葬”的風俗,在九峰禪寺前最高峰的巖壁上開巖縫,將其遺體置于其中,為表達對達摩的尊重,村民將九峰山的主峰命名為“達摩峰”。九峰禪寺、達摩像、達摩亭等景點都與這個傳說有關。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有游客在九峰山景區發現一處奇觀:達摩峰與其左側的綿延山巒酷似一座巨型臥佛,像佛教禪宗始祖達摩。
歷史上還流傳下來不少關于達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戶曉、為人樂道的有一葦渡江、面壁九年、斷臂立雪、只履西歸等,這些美麗動人的故事,都表達了后人對達摩的敬仰和懷念之情。鄭竹三將家鄉的奇聞異事相告于朋友,閑聊中卻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發現。據專家考證,在西藏有著這么一個傳說,當年達摩祖師流傳下了兩個字,此二字是達摩獻給人類的禮物。據考證,此二字的發音正是與頗有湯溪特色的方言“哈么”二字同音!鄭竹三說,他的一位朋友為此事特意前往布達拉宮考證,得到的結果是確有“哈么”一說。更巧的是,據相關媒體報道,在云南香格里拉有一處達摩洞,在很早以前就是香客絡繹不絕的佛教圣地了。而在其附近的雪山地帶,發現了有一處聚居的村子,村中的居民相傳是達摩的傳人,據悉,他們的方言中也有“哈么”二字,當地人說,此二字是當年達摩祖師流傳下來的。這個驚人的發現讓鄭竹三興奮不已、夜不能寐。如若專家的考證是真實的,婺城區湯溪鎮九峰山景區是中國佛教禪宗創始人菩提達摩圓寂之所的說法也將更有依據!屆時整個佛學界將引起軒然大波。借著這次書畫展的契機,鄭竹三特別邀請了一位特殊的嘉賓——河南嵩山少林寺監院釋延琳法師前往湯溪九峰禪寺作考察、交流。鄭竹三示意,在展覽結束后,他還將組織朋友前往少林寺和云南香格里拉兩地進行實地考證,希望三地能夠因“哈么”結緣。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