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審查 熱情不高
羊城晚報:要杜絕類似事件發生,您覺得最關鍵的是什么?
王建華:我們學校對學術建設一直是比較重視的,但想把這件事做好也確實不太容易。我們去年集中力量做了這個事情。在此過程中,我們覺得最主要的是教育,光靠查是不行的。要讓所有老師都明白那是一條生命線、不能去碰這條道德的紅線。其次是我們的審查要嚴,在學術上要有明確的要求,比如對一些研究生的論文,過去要求并不明確。此外,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一定要嚴肅處理,要鼓勵大家把精力用在搞科研上。
羊城晚報:學校是否將對此作出更詳細的規定?
王建華:過去報各種獎項,不管是省級還是國家級,學校內部只是一個流程管理。評獎的時候,由很多全國的專家去評選,F在,評獎時需加蓋學校的證明章,專門有一些老師對此進行審查。這些老師都來自評獎項目所在的專業,精通專業知識,在有關電子軟件等的輔助下,審查這些項目是否有剽竊成分。審查通過了才能拿去參加評獎。
羊城晚報:校內老師對同事進行審查,是否會影響客觀性?
王建華:我們也有這個考慮,所以希望能由第三方來做這個事情。去年我們學校專門成立了學術委員會,要求具有行政職務的人不能參加這個委員會。如果有人要報評獎項,先要由學術委員會的專家獨立審查并作出結論,再由學術委員會上交學校做出決定。有沒有社會上的第三方來做這個事情呢———他們與各方都不發生關系,獨立地進行審查。以我的看法,最適合做這個事情的是各種專業學會,他們既具有專業學術知識,也有客觀公正的立場。我們曾在這個方面做過嘗試,但效果并不是很好。他們的熱情不太高。
國務院參事、中科院顧問牛文元談學術造假
后續監察機制
仍是一大缺失
羊城晚報:您如何看待李連生事件?
牛文元:一些人在科技領域中弄虛作假,甚至涉及貪污腐敗,用各種不正當手段獲得名譽和利益,危害了國家,危害了科學,也危害了個人?萍冀邕@種典型雖然不多,但浮躁是普遍的,不經過艱苦努力就想拿出東西來,這個現象是有的。
羊城晚報:國家科技進步獎這么重要的獎項,是否應對其真實性進行縝密充分的調查?
牛文元:評選的程序是先由個人或團體推薦,經過專家評議,反復推敲,甚至要在實際檢驗后產生。問題的出現,和三個環節相關。一是申報者如果有剽竊行為,評審們評議時不可能從頭到尾都弄得一清二楚。二是評價的程序和對獎項的認定還有欠缺。比如專業上的限制,弄虛作假者常說這是最新的,是前人沒有的成果……
羊城晚報:這是否意味著有些項目連評委都不懂?
牛文元:愛因斯坦當時提出相對論,懂的人也不多。既要鼓勵創新,也要防止創新中有虛假成分。凡是創新的東西、尖端的東西,就不是每個人都懂的,不過科學是有可重復性的,能經得起重復驗證的,就可以進行評議。
羊城晚報:有抄襲者,就說明有被抄襲者,為什么“失主”往往選擇不“聲張”?
牛文元:一個人偷了東西,把東西拿出來后,會說出另外一個人嗎?你說的恰恰相反:要是沒有發現,弄虛作假者也揪不出來。將來頒發獎項的時候,要有一個后期跟蹤。這一條目前是缺失的,但很重要。奧林匹克運動中就有這樣的措施,比賽中跑了第一,獎牌也給了,但若賽后發現使用違禁用藥物了,還是要收回榮譽。要有一個后續監察機制,繼續檢驗有關科技成果;經不起檢驗的,就該把獎項收回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