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正等答記者問
“韜光養晦”不是權宜之計
羊城晚報北京訊 3月5日下午,“政協委員談公共外交”記者會在“兩會”新聞中心舉行。全國政協委員趙啟正、陳昊蘇、韓方明、葛劍雄、黃友義、袁明、蔡建國出席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有記者問:索馬里護航和利比亞護僑事件,體現了我國怎樣的公共外交形象?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說,這些行動能夠使世界感覺到中國的確是一個善良的政府、愛民的政府,當然也能引起國際社會的共鳴,所以有公共外交的效果。
有記者問:自從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一直是拉動世界經濟復蘇的一個主要動力,中國“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會不會發生改變?
趙啟正回答說,“韜光養晦”不是一時之計,是中國人的品質表現。有人把韜光養晦和歷史故事聯系起來。其實并非如此,而是保持一種謙虛的態度,與外國人友好往來。張揚、傲慢不是中國的傳統,“君子欲歸于言,隱于行”。
(張演欽 程行歡 許琛 魯釔山)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