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糧食生產方式,促進糧食規模經營
——關于洋埠鎮野貓畈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的思考
民以食為天。在我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政治問題。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的加快,糧食生產者在逐步減少,糧食消費在不斷增加,糧食生產又面臨著土地和淡水資源不足、生態環境脆弱、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等諸多問題。
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決策。糧食生產功能區確立了糧食生產的主體地位,在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在當前糧食供求關系不斷變化的新形勢下,糧食生產主體功能區的確立意義重大。
洋埠鎮野貓畈糧食生產功能區涉及9個村1884戶,人口5135人,耕地面積6100畝,糧食播種面積4420畝。早在2006年我鎮在五四村建立120畝高產示范方,通過試驗、示范,突出一個點、帶動一大片,引導農戶科學種田,通過實行水稻直播“五改”高產栽培技術和“五統一”管理制度,全年糧食產量上了新臺階。
2010年我鎮野貓畈糧食生產功能區被確立為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現在我鎮計劃用3-5年時間,對野貓畈糧食生產功能區實行全覆蓋,統一規劃、分布實施。第一期:2011年野貓畈糧食生產功能區涉及6個村1042戶2912人,耕地面積3495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面積2200畝,通過積極努力,建成一個集“旱澇保收,解決拋荒,先進科技,八統一服務,高產高效”為一體的糧食生產功能區。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和保護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我鎮多次研究糧食工作,認清糧食生產落后的根本原因,找準農戶種糧積極性不高的癥結所在,從品種改良、示范帶動、技術引進、集約經營等方面入手,努力破解糧食生產制約要素,探索出了一條以水稻高產示范為龍頭,輻射帶動全鎮糧食生產的高效糧食種植業之路。現就我鎮野貓畈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如下幾點的思考:1、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需強化聯結點,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作用
通過借鑒周邊糧食專業合作社成功經驗,并結合我鎮高產示范方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實際情況,于2009年、2010年分別成立了金華市野貓畈糧食專業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專業社以“指導農戶搞好糧食生產、引進水稻新品種和推廣農業適用新技術,為農民提供各種服務”為宗旨,充分發揮自身的龍頭作用,加大土地流轉工作力度,今年我鎮對功能區內的1000畝核心示范方土地進行流轉,把分散經營的農戶聯結起來,通過種糧大戶帶頭樹立榜樣,使得農田得到統一經營管理,有效提高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從品種引進、技術培訓、隊伍建設,服務設施等方面積極做好糧食功能區建設。
2、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需抓住關鍵點,扎實開展“八統一”管理
在糧食功能區建設過程中,我鎮全面推廣“八統一”管理,即:統一土地流轉、統一品種布局、統一育秧、統一機械插秧、統一栽培技術、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水漿管理、統一測土配方施肥。通過“八統一”管理為主的一系列高產高效、省工節本的農業先進技術和服務技術,努力提高農田生產能力和糧食生產生平。
3、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需找準突破點,全力抓好各項配套服務
(1)建立組織,宣傳發動。我鎮專門成立了洋埠鎮野貓畈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領導小組,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同時通過宣傳發動、引導農民科學種田,調動農戶提高種糧積極性,為抓好糧食功能區建設打下基礎。
(2)加大投入,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去年,鎮、村兩級投資112萬元用于改善功能區內基礎設施條件,今年計劃新建和修建水渠14530米,涵管400米,機耕橋2座,機耕路修建7840米,農田支渠小閘門100座,進田預制板500米,新建閘門2座,確保功能區內灌溉水渠充足,道路便于農機化作業。
(3)專業指導,培訓到位。聘請區農技站治保土肥站站長為技術顧問,指導和幫助功能區建設,為使農戶掌握糧食高產栽培技能,近期我鎮將組織農戶進行專業培訓,并邀請中國水稻研究所專家現場指導,努力提高農戶種糧水平。
4、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需突出創新點,積極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
為推進現代糧食生產規模化經營,積極創新糧食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建立和完善專業合作組織,我鎮準備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服務中心,建立300平方米育秧中心,配備烘干機、高速插秧機、聯合收割機、育秧流水線、糧食快速水分測定儀、倉儲等設備,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
大力推進糧食生產“租賃經營”、“全程托管”、“菜單式服務”等服務模式的發展,對功能區內的散戶、小戶開展產前、產中和產后一系列作業服務,使野貓畈糧食生產功能區成為我鎮糧食穩產高產高效模式的示范區、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的應用區、統一服務的先行區。(作者系洋埠鎮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