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精會神聽講
1“老金華如同漸行漸遠的背影,快要瞧不見了”
原先我們金華的古城墻,總共開了八個門,城墻里面還有一個子城,代表了我們南方的城池特色。說到老金華,我們會看到很多關于金華的標志性建筑,比如萬佛塔,萬佛塔1939年毀于國民黨一個錯誤的決定,他們覺得萬佛塔這個目標太明顯,容易遭日寇的空襲。除了萬佛塔之外,可以看到這邊有八詠樓,還有上浮橋,上浮橋現在成了宏濟橋,當時是一個用船拼接而成的浮橋。通濟橋則改變不大。其余的跟現在的金華城看上去大相徑庭。可以看一下,這是金華府城圖(見右上圖)。這些就是金華的老建筑,這個就是萬佛塔,北宋時期磚木結構的古塔。接下來是通濟橋,被我們著名的建筑史學家梁思成稱之為“中國現存最長的石拱橋”。
一個城市除了標志性建筑,還有一些保留非常完好的歷史街區。這些歷史街區在我們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時候還是有所保留。比如四世一品,因為這條街上出過一個大家族,也就是北宋時期的一個宰相叫王淮,他的四代相傳都在朝廷里做官,都是一品官員。所以這個地方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1999年舊城改造的時候已經拆毀了。2003年,八詠街與東市街交叉的地方,有個非常漂亮的小店鋪也已經消失了。蓮花井現在有一個仿古的亭子用來保護,也與原來的風貌不一樣了。雅堂街,在舊城改造時爭論較大,當時有人提出這條街代表了我們金華非常富有地方特色的這么一條街,在這條街上有著名的西華寺,還有一些抗戰時期的慰安所,這些建筑現在都已經消失了……老的八詠街,傳統的店鋪風貌,現在變成一個仿古商業街了。時間總是無情物,老金華如同漸行漸遠的背影,快要瞧不見了。于是,我萌發了一種想法,是不是拿起相機或者其他的方式把碩果僅存的一些老金華的風貌紀錄下來。這就引發了我作為一個文保志愿者的一段經歷。我想,像我這樣的人全國也大有人在。從2001年開始,也就是大學畢業以后,我就開始到全國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