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村附近的北伐戰場
百姓記憶中的“北佬兵”
說起北佬兵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恨得咬牙切齒,北佬兵就如同后來的日本鬼子一樣作惡多端。一位老人對我說:“得民心者得天下,當年北佬兵對百姓犯下的罪惡同樣讓他們自己毀滅。那場戰爭北伐軍‘天時地利’都不如孫傳芳的北佬兵,但正是‘人和’使得北伐軍取得最后的勝利”。北佬兵的罪惡至今還在當地流傳。
拉屎兵之說的來由
在湯溪本地如果有人患了拉肚子的毛病,人們就會說:“怎么啦,你當了拉屎兵!边@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這又得從北佬兵那里說起。北佬兵駐扎在東祝、下伊等村時,恰逢下半年農歷十一月初,那些村莊盛產“皂梓”(方言諧音,是一種炸青油的原料),那里的農戶少則有幾百斤,多則幾千斤。而北佬兵是北方人沒見過這種東西,認為是“白豆”,就拿來同大米合起來燒飯吃。這種東西有一定的毒性,北佬兵吃了之后就拉肚子不止。北佬兵同日本鬼子一樣很缺德,他們經常把大便拉在百姓的床板上,甚至拉到米缸、水缸里,所以當地百姓恨之入骨。見到北佬兵拉肚子個個拍手稱快“拉的好,拉的好,真是報應”。有人還編了順口溜“作惡多端北佬兵,皂梓白豆分不清,煮飯吃了拉稀屎,從此叫起拉屎兵”。也就從那時起,拉屎兵就演變成當地人拉肚子的代名詞。
好奇作惡北佬兵,舂米水碓遭了殃
北方人碾米都是用驢馬拉的碾子,而南方人碾米磨面都是利用水力資源——水碓和水磨。有些北佬兵看到老百姓在水碓里舂米感到好奇,等到沒人的時候,他們就把水放來,轉動了水輪子,而后就把碓頭放下。一個石碓頭一個空石臼,就等于石頭與石頭對舂。不到幾分鐘,一座好好的水碓就報廢了,害的當地百姓叫苦不迭。這又是北佬兵留給當地百姓的作惡印記。
一通話救下一個村子的財物
北佬兵作惡多端無人供給軍需物資,于是他們只得靠搶奪過日子。據老人們講開戰的頭一天,駐扎在東祝、下伊的北佬兵由一個長官帶隊過越溪來倉里一帶搶糧、抓雞。這時倉里村有個叫洪興的人,他是當地德高望重的留學生。他得知北佬兵來倉里村搶東西,就大膽的前去同北佬兵的長官講了一通話。結果北佬兵就離開倉里村到其他地方搶東西。北佬兵離開時還哼著北方小調說“馬上要開戰喲嘿嘿,明天去龍游咿呀嘿,后天到衢州呀,再到江西過大年……”
事后很多人說洪興先生同這個北佬兵軍官是留學時的同學,又有人說是朋友,更有人說是這個軍官尊重洪興先生的才學,才沒有在倉里掠搶。一時眾說紛紜,但不管村民怎么說有一點可以肯定,正是洪先生的談話才使倉里村躲過這一劫。至于洪興與北佬兵長官講的內容已沒人知道,不過直到現在還有老人在感激他。
九十老太回憶戰亂,毛發直豎
現年九十五歲的老太太嚴秀鳳,她娘家是羅埠鎮上的。北伐戰爭那年她才10歲,F在回憶起當年兵亂之情,仍毛發直豎。她說,北佬兵沒到羅埠他們就開始逃難了。先是逃到蓮湖的祝邊村,住了幾天,北佬兵就到羅埠了,聽說北佬兵抓人搶物,感到十分不安,于是就帶著弟弟妹妹,手里拿著小包袱,跟著大人逃到石羊村嬸嬸的娘家。不到幾天,剛好南兵要來北伐,又逃到厚大的油麻車村的姑婆家里避難。在逃難路途中她聽到密集的槍炮聲,嚇的全身發抖。十歲的小女孩加上那雙三寸金蓮的小腳,跑了那么多路其痛苦可想而知。所以到現在回憶起來她還不停的說:“嚇死人,嚇死人……”這位老太太的回憶又是北佬兵一個罪惡的見證。(在本文采寫過程中,得到了范天行、鄭宗林等老同志的幫助,謹此表示感謝。)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