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1961年)仲夏,金華一批男兒應征入伍空軍高炮三師服役。由于處于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中央決定,從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征兵,并取消了不在高中生中征兵的規定。當時,金華一中就讀的同學們都踴躍報名。經過體檢、政審,本文作者有幸成了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后被分配到508團(后改7團)。當時,金華有970人參加了抗美援越戰斗,他們是穿著越南人民軍服裝、頭戴越南人民軍帽子、秘密參戰的空軍高炮三師和其他部隊二個團,共擊落美國飛機97架,擊傷103架,活捉美國飛行員33名。
部隊從福建開赴廣西,
做好援越抗美的一切準備
1964年8月5日,美國在北部灣制造了“北部灣事件”,對越南北方進行空襲轟炸。中央隨即作出“援越抗美”的決定,空軍高炮部隊、雷達部隊和探照燈部隊輪換參戰鍛煉。同年8月,我空軍高炮三師奉命從福建開赴廣西寧明,在寧明周圍安營扎寨,開展戰前的準備工作。
一是思想準備。部隊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教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樹立打大仗、打惡仗、打夜戰的思想;為五個偉大(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的中國人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偉大的領袖毛澤東)爭光的教育;保密教育,要求全師指戰員對援越抗美做到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部隊代號在出國前全部改變,師稱支隊,團稱大隊,連稱分隊,來信由廣西憑祥留守處轉送。同時,還擬定戰場鼓動口號。如部隊進入一等時的口號是:注意搜索,準備打仗,美帝是紙老虎。如發現目標時的口號是:聽從指揮、沉著應戰,為五個偉大爭光等等。
二是技術準備。開展戰前練兵高潮。1965年4月,我從指揮連調至炮五連任指揮排長。當時我對炮連情況不熟悉。五連是三七炮,炮班的各號手都站在炮盤上操作。廣西的盛夏可以說是酷暑熱浪,鐵制的炮盤溫度可以想象。但戰士們頭戴小草帽,身穿軍服,站在炮盤上猶如在火爐上烤。當時部隊的口號是:“為了戰時少流血,寧可平時多流汗”,“天氣熱,我們想想邱少云。”為了練快速撤出陣地和快速占領陣地,連隊首長經常半夜三更吹響緊急集合的哨子,下達撤出陣地的命令。大家從醒來穿衣服、打背包、背上槍支和子彈、水壺、挎包,疊好帳蓬,把鋪板和炮彈裝上汽車,起炮掛車,全連8輛汽車開至離陣地一、二百公尺集結地,排成行軍序列,還不到30分鐘,可見動作之神速。
三是物資準備。主要是部隊后勤部門的工作。部隊入越后,吃穿住行、醫療保障全由自己部隊負責。如吃的米、面、蔬菜、油鹽醬醋都是國內送的。也就是說,除了喝越南的水以外,其他都是我們中國的。穿的衣服是我們照越南人民軍軍服樣式做的。住的帳蓬、鋪板,行的車輛、汽油,野戰醫院所需的一切,就是發電機、臘燭、火柴等等都是一帶齊全;并要源源不斷送往前線,以滿足前方需要。
至于個人所帶物資,總的要求輕裝上陣。多余衣服鞋襪打成包裹,里面寫給親人一封信,主要內容是如犧牲了,請不要難過,為國捐軀,死得光榮。包裹外面寫家庭地址和收件人姓名。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