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逢周末,炎熱的氣息讓人頓感百無聊賴,突然想起去雙龍避暑。細數下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金華人,去雙龍也不過三五次。今日,心想循著葉老的足跡重游雙龍,從市區出發,到雙龍不過二十分鐘的車程。一路下來,北山美景盡收眼底,白霧繞青黛,林木郁郁蔥蔥;沿途枝繁葉茂,山花星星點點;不時有鳥鳴飄入,聲音清脆悅耳……此情此景,怎一個妙字了得。
沿著盤山公路蜿蜒前行,沒多久便來到了雙龍洞口,天氣尚好,游人甚多。追逐嬉鬧的孩子像脫了韁的野馬,在山水間玩得忘乎所以;談笑風生的人們,滿面春風,在閑聊中尋求久違的樂趣。徜徉在青山綠水之中,將疲憊的身心逐漸放松,暫別長篇大論累牘的文字和林林總總的事務。眼前只有這一席山水,全然沒有那個鋼筋水泥筑造的城市所滋生出的世間繁瑣。
雙龍的風是惺忪的,帶著點甜味。恰似山里最小最淘氣的女孩兒,自恃生得美,悄悄繚亂你的發梢又兀自跑開去,撒下一地盎然,在枝頭,在泥里。
淺臥小舟入仙洞
進雙龍洞前,是頗要做一番思想斗爭的。真的要躺著進去?洞中有何神奇,非要經歷了臥倒才能領略這勝景?殊不知,這便是雙龍洞最奇趣、最靈動之所在。
那塊巨大的巖石覆蓋在一流清泉之上,水道寬余丈,巖底僅離水面一尺左右,進洞需臥舟,小船從巖底的水面穿引而入。古詩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握小船”,要從外洞進內洞,需仰面擦崖,逆水行舟,可謂有驚無險,妙趣橫生。
當穿到巖底中間一剎那,眼前突然漆黑一片,似乎周圍的巖石一齊朝身上擠壓過來,幾乎擦著鼻尖,一絲沁心的涼意,倍感舒暢。進約二三丈,便又豁然開朗,實在奇妙。
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臥人回溪。在小船上岸處,恍惚起身,抬頭仰望,只見一條青色鐘乳石紋自東北洞頂蜿蜒而至,人們稱為“雙龍”,龍狀清晰可辨,栩栩如生。內洞約有3500余平方米,巖洞深邃,洞內鐘乳、石筍奇形怪狀,縱橫交錯,光影迷離,猶如仙境。噓,不要驚擾睡熟中的神靈,景色無言最可人。
臥船入洞,洞內已處處彰顯現代化,不再需要工友提著早就預置好的燈火慢慢前行。泉水淙淙,清澈見底,繞洞自高向低流下。沿著泉水拾級而上,氣象萬千的鐘乳石,猶如從天而降的飛瀑,詭異神秘的石門,陸續攬入眼底。美,絕美,不需言語,只需心領神會。
在洞內約莫呆了四五十分鐘,適值中飯時間。找一處山里人家,點些蕨菜、薺菜之類的野味,滿足感油然而生。大自然可以陶冶身心,粗茶淡飯可以清理腸胃,游一次雙龍,也算是一個徹底舒心暢肺的過程。
雙龍之美,無需多言,只要你來了,一切就已明了。不妨百忙之中抽出半天時光,到雙龍小憩。不需任何準備,只需沿著故人的足跡。
青山綠水往徘徊
獨步山野,聆聽自然與內心真實的呼吸。這不正是我們外出旅行的意義所在嗎?
花,嬌俏的笑著,杜鵑羞澀,玉蘭典雅。草,一路高歌,所到之處披散綠意。水,因為雨的相助,愈發的清澈繾綣。風,此時已安靜下來,自顧與陽光私語。林間,鳥叫蟲鳴相映成趣。青石板上的足跡漸漸多起來。雙龍呈現出她最美的姿態。
洞前,綠樹掩映,一泓碧波,湖面隱約有霧氣像仙子的披帛。周圍林立挑著幌子的酒家,飄著千百年來最沉厚的人間煙火。牧童是沒有的,但山民們熱情淳樸。邀三兩知己小憩、用餐、閑聊、發呆,以美景佐一壇金華府酒,此情此景,山花釅釅,澗水湛湛。只愿與山同老。
你醉了嗎?為這人還是為這景?
是人在景中還是景在眼里?
看,你醉了。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金華有幸把這兩樣都占全了。雙龍的山沒有層巒疊嶂的氣勢,卻多出幾分江南獨有的蒼秀。雙龍的景沒有咄咄逼人的美,但別有意蘊萬千的氣象。
如今,仙人渺渺,雙龍猶在。這樣的爛漫時節,若你恰好經過這里,不妨停車借問。縱情山水,對花對酒,狂醉一回。
詩情畫意念故人雙龍自古與文人墨客頗有緣,在李白眼里,它是狂放的;在王安石眼里,它是奇美的;在蘇軾眼里,它是豪邁的;在陸游眼里,它是溫潤的;在李清照眼里,它是婉轉的;在郁達夫眼里,它是沉穩的;在黃賓虹眼里,它是華麗的;在葉圣陶眼里,它是驚嘆的。
不僅如此,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朱镕基、吳邦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在此踏尋,留下足跡。
漫步在景區的山道上,著實不愿意錯過每一處景致,醉心之余不免唏噓。突然緬懷起李清照,試想著她那時是何種心境。早年對她的文字僅止于紙墨間,而今在此處暢游,猶遙思清照,遙想蚱蜢舟。歷史變遷,想當初平和如此的也曾波瀾壯闊,亂石穿空過。
時光的流逝,也許我錯過了當年之風光,宛如李清照錯過了今日之沉寂。不然易安居士的詞作中又該再添新詞,必將流傳千古,宛如這靜若處子的雙龍洞,雖歷萬千風霜,卻依然寂靜入常。
同行的友人說:“我看這山、這洞、這泉、這樹、這草、這花,無一不帶著靈氣啊。似乎可以坐下來,與它們長談。我想傾訴些什么,或者是它們想告訴我什么。頗有‘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的味道哩。”
另一友人笑道:“我倒沒這么多感悟,只覺得在這里,身心舒暢,仿若與世隔絕,說不出的自在。”
“只怕是一千個游客眼里有一千個雙龍洞,隨心境造就的萬種風情呢。”我隨意補充一句,大家便相視而笑。
靜下心來,細細領略那些散落在石階、花木、清泉上的人文氣息,似乎正等著有心人前去采擷。
確實,它很妙,因為它風情萬種;它很妙,卻也不僅僅因為它風情萬種。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