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時就面臨這樣的局面了,好不容易搞了君主立憲制,雖然沒正式搞,屬于預備期,可是預備期內閣怎么都是皇親國戚呢?再加上孫中山在1905年成立同盟會,又在武昌設了個同盟會中部組織,準備革命。辛亥革命直接的導火線是四川保路運動。1911年,清政府犯了個錯誤,川漢鐵路原來是民間開造,這個鐵路是最難造的,造了多少年?近年才造通。清朝要把川漢鐵路讓國家來造,當時清朝也沒錢,只能外國貸款,修鐵路。這樣一來,老百姓就造反了,追殺四川巡撫。武昌的軍隊就派過去鎮壓四川保路運動,武昌就空虛了,只剩下一些清軍學生兵新軍。清朝的軍隊是這樣一個體制,八旗兵、湘軍、淮軍、新軍。八旗兵到了后來就不行了,前面是很剽悍的,李自成他們也被八旗兵一下子打敗。入關以后八旗兵都成貴族,八旗子弟,正紅旗、鑲紅旗......,后來都是唱戲的唱戲,逗鳥的逗鳥,玩古董的玩古董,沒人會打仗。太平天國起義時,清朝只能叫曾國藩、李鴻章,給你們錢,去家鄉招募軍隊,湘軍啊、淮軍啊,就這么一批人。后來湘軍是沒了,淮軍也落后了,傳統的訓練方式不行了,那個時候要用西式的洋槍樣炮,出現新軍。加上洋務派張之洞在湖北漢陽搞兵工廠,槍也很多。但是兩種軍隊之間有矛盾,新軍起來之后,淮軍就變成了警察一樣的部隊。新軍受西方新思想影響比較多,清朝對他們有戒備,子彈也不給他們,有槍沒子彈。所以軍隊里有矛盾,有矛盾就可以利用。文學社、共進會這些革命組織在那里發展。本來武昌起義也不會馬上爆發,還要晚一點,結果起義密謀被發現了,三人被抓,搜查時還發現了革命黨人的花名冊。清朝花名冊拿到手了,三個人一槍斃,這對湖北新軍壓力太大了,不知道自己名字是否在花名冊上,花名冊沒拿走,大家也許還不會馬上起來革命。大家想,等死還不如現在就起事,1911年,辛亥年,10月10號晚上,開始行動。武漢這個城市稱之為武漢三鎮,長江以南是武昌,湖北的中心,長江以北是漢口鎮,被列為通商口岸,所以外國人在那里投資、建海關、建新式街道,所以漢口慢慢變成一個經濟中心,超過武昌了。今天你去武漢,武漢的中心在漢口,不在武昌。漢水的西面是漢陽,漢陽有鐵礦、兵工廠。解放后,我們在蘇聯的支持下長江大橋建起來了,那么三個鎮就變成了一個城市。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