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時,你要學朱熹的學問,就得到金華學”
“何王金許”北山學派在繼承和創新兩方面對儒學都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首先他們強調道統的重要性,建立了理學發展的脈絡,從孔孟以下,以至朱熹、黃榦,再至何王金許,他們以朱熹的嫡傳弟子自居,他們的地位也就相當于宋明理學從二程到王陽明這條線上的一座里程碑了。在儒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否則他們就不會配享孔廟。儒學從漢武帝開始到清朝末年,一直都是中國文化的正統。中國人的行為規則都是按照儒家學說界定的,儒家強調仁義禮智信,強調孝道,通過強調這些思想來統率國人的思想。1919年五四運動喊出“打倒孔家店”,但并沒有全盤否棄,民國時期的新生活運動仍是以儒家思想為重。這幾年的文化倡導,似乎人們開始清醒過來。問“誰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人們又開始認孔子了。遍布全世界傳播漢文化的機構也命名作孔子學院。和諧思想的源頭還是儒家思想。
北山學派不僅促進了程朱理學在元朝的北傳(許謙他們把朱熹的學問傳到了北中國),也開啟了明初的理學。人們都承認北山四先生是朱學嫡傳、理學正宗。元朝的時候,你要學朱熹的學問,就得到金華學。我們現今開始重視呂祖謙、陳亮他們,但對北山四先生還重視不夠。他們是當時的指導思想。孔子死了聽誰的?聽朱熹的。朱熹死了聽誰的?聽黃榦的。黃榦死了聽誰的?聽北山四先生的。到明朝的時候,聽王陽明的。文化名人不是你聽多了他就是。那得看他在專門文化史上有沒有地位?史學家有史學史,畫家有美術史,在中國的專門文化史上,你是一章還是一節,這就是你的地位象征。過去我強調何炳松為什么有地位,那是因為他和梁啟超都是中國現代史學的奠基人。學術界對北山四先生很關注、很重視,但是社會上對王柏認識不足。作為婺學的遺址已經很少了,王柏墓最好的措施就是保護,給后人一個瞻仰先賢、憑吊古今的場所,也給金華增加一個文化景觀。
后記
金華畫家施晨光在談到王柏墓時說:“否定王柏尚可忍,連他的墓地也要否定掉,孰不可忍?”他的父親施明德老先生,今年九十有八,是金華書畫界的泰山北斗,對于王柏墓一事,他說,“發現王柏墓是金華歷史文化的一件大幸事,金華為什么叫小鄒魯?其緣有自。1912年,北宋亡,女真統治北方,孔孟道統中斷,高宗在宗澤等人的協助下,建南宋,杭州為行在,文人學者南渡,移位于金華等地,呂祖謙創金華學派,何王金許為重要傳人,朱,呂思想相融合,直至明初宋濂。這一時期是金華文化最輝煌的時期。”諸多民國時期的金華名士都以“小鄒魯人”為豪,作于當時的一首《七中之歌》,最后一句就是“鄒魯遺風”。在他們那一代的知識分子里面,對何王金許非常尊重。很多地方需要偽造古建筑來張揚這個地方有文化,余姚不僅在一片高樓大廈里有全祖望的墓地,而且還有全祖望的故居。 “王柏這個人是日月行空,永遠照耀著人類。”施晨光說,“當我不能把這張樹葉帶走的時候,誰也無法帶走這張樹葉。”所以,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為了帶走什么,而是要為這個世界留下足夠美好的事物,因為它所能帶給這個不安的世界一個起碼能夠照亮的角度。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