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婺城區城鄉文化走親活動瑯琊專場側記
11月20日上午,在全國上下掀起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熱潮之際,婺城區“慶盛會,頌盛世——歡樂文化大舞臺”城鄉文化走親活動啟動儀式在瑯琊鎮瑯琊徐村大舞臺舉行。來自瑯琊鎮和城西街道的文藝表演隊帶來了12個文藝節目,吸引了眾多的觀眾前來觀看。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瑯琊全鎮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全鎮的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在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瑯琊鎮還積極發掘和扶持農村群眾的草根文化。2011年以來,分別舉辦和承辦了婺城區山歌會、“迎十八大”、“慶七一”文藝匯演和瑯琊鎮攝影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著力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努力促進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活動還沒有開始,來自瑯琊鎮坐唱班的演員們便開始敲打起來,一首《花頭臺》引來了大量的觀眾。臺上敲得起勁,臺下一群身著統一服裝、手拿一本《唐詩三百首》的孩子也被觀眾圍在了中間,大家紛紛議論:這些孩子是要表演什么節目呢?
“他們是瑯琊小學的學生,今天以歌舞的形式表演《讀唐詩》。”帶隊的瑯琊小學校長吳向東給出了答案。他告訴記者,學校一直非常重視國學文化教育,今天借這個活動機會,也是向大家展示一下孩子們的學習成果。
“我今天早上6點多就起床了。”來自四年(2)班的余佳慧今天也參加了這個活動,興奮的她,一晚上都沒有睡覺,第二天一早起床開始準備。
和孩子們一樣,來自瑯琊鎮山后金村的舞蹈隊阿姨們也早早來到了現場。“一點也不緊張,反而覺得很開心。”當問起登臺表演是不是會緊張時,舞蹈隊的蔣素琴阿姨笑著回答。
作為今天第一個登臺表演的隊伍,瑯琊鎮瑯琊徐村表演隊的隊員們信心十足,每一個隊員都顯得非常輕松。這支隊伍中,年紀最大的已經52歲了,最小的是32歲,都是村里能歌善舞的人。
“我們已經參加過很多次表演,經驗非常豐富。”隊員范利玲阿姨自信地說,“平時在家里跳,有比賽和活動,我們就會去參加”。
當天,來自城西街道戲曲隊的阿姨們為觀眾帶來了三個節目:快板《喜慶十八大》、越劇《沙漠王子》和歌伴舞《感謝春天》。帶隊的祝美玲介紹,為了演好這三個節目,她和她的隊員每天晚上都在排練歌舞,很多隊員都放棄了休息時間。
“這種活動形式非常有意義,能大大地促進城鄉文化交流。”作為金華市戲劇家協會越劇之友社的社長,祝美玲已經從事城鄉文化交流事業十幾年了,對于本次活動的意義,她深有感觸,“現在農村生活水平高了,文化建設更應該跟上。”
上午9點,由瑯琊鎮瑯琊徐村舞蹈隊帶來的歌舞《祖國您好》拉開了活動的序幕。嘹亮的歌聲和精彩的舞蹈表演,博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緊接著,快板《喜慶十八大》、舞蹈《駿馬奔馳保邊疆》、婺劇《宗保招親》、歌舞《新疆吆喝》等節目依次登臺,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臺上高潮迭起,臺下掌聲雷動。“好看,真是精彩。”今年已經60歲的賴蘭梅奶奶早就聽說今天有活動,便一早帶著3歲的孫子從上盛村趕到到了舞臺前,“一起來還有很多鄰居呢,她們都非常喜歡。”
與賴蘭梅奶奶一樣,瑯琊徐村的金慧嵐大姐也來到了活動現場。“前面三個節目不錯,特別是那個快板,很有特色。”看完前三個節目,金大姐向記者說起了自己喜歡的節目。
在金大姐身邊,記者見到了一位手拿拐杖、滿頭白發的老奶奶。“她是我的鄰居,我們一起來的。”金大姐告訴記者,奶奶叫周美英,今年已經79歲了,由于老人平時很少有機會能看到這么多表演,她便帶著奶奶一起過來了。
“好熱鬧,好好!”看著臺上一個個精彩的節目,周奶奶笑得合不攏嘴,“下次有機會,我還要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