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寫生,就是因為美讓你沖動,你用筆把這種沖動表現出來。美哪里來?美是需要你邂逅的。
寫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積累素材的過程,是成為一名國畫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畫家,必須把握以下幾點,也是我們日常在欣賞國畫時可以把握的,即“臨古畫,師造化,通古今,化我法”。臨古畫,師法古人。比如畫樹的形、技法、筆墨精髓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臨摹古畫學習的。潘天壽說:“臨仿,所謂師古人之跡,以資筆墨之妙也。寫生,所謂師造化,以資形色之似也。”臨古畫,就是可以得到筆墨的妙處和精華,實際上就是技法。寫生,可以得到形式之似,色實際上就是顏色的濃淡,形就是指構圖。因此,寫生和臨古畫是成為優秀畫家必須要走的路。除此之外,“法古人,師造化,通古今,化我法。”“通古今”就是要有修養,要有畫外功夫。很多畫光有形是不夠的,形只是停留在表象的,更深層次的應該追求神之美,這個是需要修養學識來把握的。“化我法”實際上講的是情感,繪畫之類的是屬于文化藝術,屬于精神層面的,精神層面最重要的,最能夠打動人的就是情感。能夠把情感在畫中真實體現顯然是一幅好畫,情感通過筆墨會打動你。
如果讓我來很簡單的評判一幅畫,那么這幅畫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很簡單,看畫的情感。例如說一幅畫,這個畫家到你這里畫也是畫了個《山居圖》,構圖也一樣的,到你這里來畫也是畫個《山居圖》,也是一樣的,我想這個畫家盡管可能修養很高,但是這張畫肯定不會是好畫。為什么呢?他畫的是情感的復制品。
還有,當一個畫家經常畫同樣的東西,而且在題字的時候,老是題一個東西,就像一個書法家老是寫白日依山盡的,那這個是一個好書法家嗎?絕對不是,那說明一,他沒有太多的文學修養。第二,他這個也是情感的蒼白,所以說你們看一幅好畫呢,那么就要考慮到這幅畫里面它的題款,它的題款,那至少看出來他書法的功底、文學修養的功底,或者詩詞的功底等等。如果說讓我來概括寫生,國畫里面寫生就猶如一場邂逅,而創作更像相親,臨摹它就相當于一個人的回過去,對前人的一種追思。作為一名畫家,這就相當于文化的一種對接傳承。
創作更像是一場相親,為什么這么說呢?就是說創作,它實際上是主觀的東西更多了,而寫生呢,是客觀的東西打動你的。因為大自然這么美好,那么肯定是有你感受到的這種美跟繪畫的審美正好對接到了。那么相親是什么,都是要對著目標去的,我要找的這個男子,這個女子,好,我如果是公務員,那么他(她)是事業單位,好,他(她)的身高是多少呀?或者他(她)的家庭背景怎么樣等等,你是對著有色(音),對著目標,對著框框,對著這些限制條件而去的。那么創作也是一樣,要做一個作品了,他老是苦思冥想,就有點像相親那樣,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美也是對接著你所學藝術的條條框框。
臨摹,那是走到古人那里去,但是古人跟現在生活狀態不一樣了,你不能就是說我還生活在古人的那個時間里,那么我們要去追古。所以說我對古人的,對傳統的東西,我的主張是尊古、追古,而不復古,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就是說你要尊重它,而且也要適當的追,因為你是,就是你是父母,你是大地來的,這顯然是我們要尊重的,而且我們要追的。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