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停了養殖場后,沙畈農民慶元尋找轉型之路——
10月29日至30日,經婺城區婦聯牽頭聯系,沙畈鄉組織了一批已關停豬場的養殖大戶,前往慶元縣黃田鎮考察灰樹花產業發展之路。考察組一行10多人在黃田鎮參觀了當地的灰樹花產業基地,聽取當地菇農的創業情況介紹后,一個個興致勃勃。沙畈鄉芝肚坑村的鐘法根感慨地說:“真是不看不知道,人家的氣候、環境、溫度和地理位置,和我們沙畈差不多,但他們的灰樹花產業卻做得這樣大、這樣強,我們回去之后,真的要好好研究一下產業對接的思路,盡快把灰樹花培育在沙畈搞起來。”
在今年開展的水環境整治行動中,沙畈人為保護金華飲用水源砸掉了自己的“飯碗”,89家養殖場、22家鋸板廠、3家采砂場全部關停或搬離沙畈水庫庫區。沙畈鄉黨委書記郭凌燕認為:通過整治,養殖業等污染產業關停一時可以,難的是長久不回潮。而要水源永葆清澈,其根本出路在富民,也就是在斷了沙畈人一條路時,必須幫助他們找到另外一條路。為此,9月底,經婺城區婦聯牽頭,一批女企業家、農技專家走進沙畈,與沙畈鄉的創業者、普通農民、鄉干部座談,尋找沙畈產業轉型之路。在產業對接座談會上,金華美和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杜一娟說起了一件事,引起廣大農民的興趣。杜一娟說,慶元縣灰樹花產值大,附加值高,沙畈的氣候條件也非常適合菌類生產,如果有需要可以組織大家前去考察。
高儒村農民李來賓原本養了400多頭豬,如今養豬場關停了,產業轉型成了他的首選。聽說灰樹花這個產業,他表示了極大的興趣。還有另外一些養殖大戶也表示,如果條件許可,發展灰樹花產業,應該比較適合沙畈的地理環境。而杜一娟也表示,她的食品加工企業原來都要到慶元一帶收購食用菌產品,如果沙畈農民能把灰樹花培育出來,她的企業可以包銷所有的產品讓農民解除農產品銷售的后顧之憂。
通過杜一娟的聯系,婺城區婦聯主席湯云飛很快與慶元縣黃田鎮的盛和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葉小偉接上頭。10月29日,經過精心挑選的首批產業轉型養殖大戶,率先前往慶元考察。這些原本只知養豬的沙畈農民,第一次踏上慶元的土地,就被這里滿山遍野全是菌菇棒的場景驚呆了。大家在中濟村的竹木示范園區看到,一排排整齊的菌菇大棚內,培育灰樹花的菌棒上吐露出毛茸茸的幼菇。據當地菇農介紹,灰樹花是食用菌類產出率最高的菌種,一次接種可以培育三季,最大的個體菇重可達到六七公斤。在赤洋坑食用菌生產示范園內,沙畈農民又看到了現代化管理菌菇的農業企業。該園區規劃面積550畝,園區構建二廠四園,建有菌菇棒廠、菇類綜合生產廠、食用菌生產園、反季節菇類生產園、珍惜菌示范生產園、菇類標準化生產園。電力、道路、水渠、蓄水池等配套工程完善,噴滴灌利用合理。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使菌菇產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由于灰樹花的培育技術要求含量較高,從培料、來菌、接種、發菌、催蕾、入棚,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講究。這讓沙畈農民不免有些擔憂。看到婺城區的農民對培育灰樹花熱情這么高,負責接待的葉小偉表示,只要沙畈農民把灰樹花產業發展起來,他們可以在培育技術上,按排專人前來沙畈全程進行指導。
從慶元發展灰樹花產業看,沙畈鄉的土地、氣候、溫度、濕度,都有較大的可比性,在沙畈發展灰樹花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沙畈鄉分管農業的副鄉長、畜牧關停組組長戴增榮表示,項目對接后,沙畈農民要盡快進行產業轉型,讓灰樹花產業盡快在沙畈得到培育、壯大,政府部門將盡力對該產業進行扶持。同時他表示,要引導農民先搞灰樹花示范基地,并以基地為帶動,培育食用菌龍頭企業,讓灰樹花在沙畈締開燦爛之花。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