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領導到群眾:怎一好字道盡
“常年扎根在社區一線,是老民警當中的典范。潘影波在社區里面跟老百姓打交道時間長,經驗多,有她自己的一些技巧,做事干練,善于溝通。群眾基礎比較好,主要是她也確實為社區的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對社區里面的困難戶尤其是孤寡老人,照顧有加。”城東派出所教導員黃斌如是說。
六十多歲的黃復生是社區眾多孤寡老人中最讓人操心的一個,天天無所事事地泡在小酒館里喝酒,喝出肝炎來了,還是不停地喝。酒喝多了便發酒瘋,經常出去惹事,其他人也知道他的脾性,大老遠看見他了都會及早避開。家里面亂得一塌糊涂,酒瓶子遍地都是,床上也亂扔,大小便都在家里,周圍鄰居都受不了難聞的氣味,從來不跟他打交道,更談不上看望了。雖然他有個妹妹會去看望,但畢竟離得太遠。潘影波就會隔三差五地去看望,不怕臟,不嫌棄,過去聊聊天,幫忙打掃屋子,時不時地給一些錢,但一次不敢給太多,你前腳剛走,他后腳立馬奔進酒館。2012年9月份,連續幾天都不見老人的蹤影,潘影波就和社區的幾位負責人去走訪,剛一進門,就發現老人早已沒有生命跡象了,跟相關單位聯系后,潘影波也就不去過問后續情況了。“人在活著的時候就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照顧,能幫一點是一點。人都走了,說去看也沒多大意義。”
當說到潘影波,同事佟曉云深感敬佩,“潘姐做的都是一些很瑣碎的工作,但無論遇上什么事,她都會認認真真地對待。這個年齡也不用參加考核,也不用為了當領導,完全沒有功利性的工作,只要投入到工作當中她整個人都是激情飽滿的。以前戶口排查,到社區核查90歲以上的居民是不是健在,她們社區最多高達89人次。人多工作量就會加大,她從不抱怨,也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幫助老人的機會,連重陽節發放禮品時也是一一核查,精確到人。”
同為社區工作的社區綜合治理的負責人葉遜在日常工作中跟潘影波聯系比較密切。她說,一般出現矛盾糾紛或者類似調解的問題,社區感覺到為難的時候,潘影波都能夠及時趕到,及時了解,及時處理。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加快,外來人口不斷增加,牽涉的案件糾紛越來越多,做群眾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做外來人口工作更需要耐心,潘影波都能妥善處置。
社區每次開小組長會議潘影波都會來,而這點完全是規定之外的。她會根據近期發生的具體案件的情況提醒居民哪些事情是需要注意的,電瓶車偷得比較多了,提醒大家停車的時候一定要多個心眼,多加一把鎖。
每個小區樓道里面都會有分管社區民警的照片跟基本信息,當小區里出現問題了,很多居民都會直接向潘影波反映。日積月累的信任猶如城墻堅不可摧。如果只坐在辦公室不深入到群眾當中去,很多問題不會露出水面無法及時發現。因為有些本來不想講的事,看到信任的人了,可能就會說出來,跟你交流,問題就會被及時發現。
“能力是一個方面,責任心是關鍵。把簡單的事辦好了就不簡單。”,一提到潘影波,社區黨委趙書記馬上娓娓道來。社區里人群比較復雜,包括各種職務、長期的或暫住的都有,平時小矛盾,小糾紛會有很多,每每潘影波都能站在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去了解問題,盡可能的考慮周全,進而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一位在社區住了將近40年的居民聽到有人要了解潘影波,馬上從房間里面走出來,“我20歲就住在這里了,對周邊的情況再了解不過了”。剛要說突然覺得哪里不對勁,道歉之后折回房間,大概過了一分鐘,她又出來了。明顯花襯衫取代了剛才的黑色針織衫,發型也比剛才有型多了,整個人瞬時煥然一新,也許她覺得這樣的打扮才更加配得上潘影波對居民的點點滴滴。同時出來的還有手里的兩個小板凳,似乎在說,“說起潘警官啊,我有好多好多要說的,你先坐下來,待我一一向你道來。”
一些居民為雞毛蒜皮的事都要喋喋不休地吵得雞犬不寧,但一般情況只要不是特別大的矛盾,吵架的人看見潘影波走過來,很多都會停止爭吵。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在潘影波面前,為點小事爭吵,太小家子氣了,而且爭吵的雙方肯定都會有或多或少的不對。
哪里有矛盾有糾紛,她就去哪里。哪里人們最不愿意去,她越要去。哪里有困難了,她更是挺身而出。
70多歲的孤寡老人陳有新,是塔下寺社區眾多五保戶中最不起眼的一個,身體不好,雙眼接近失明。2011年冬天下雪后不小心摔了一跤住院,因沒有身份證,住院費用無法報銷,潘影波就叫丈夫開私家車將陳有新帶到分局辦證中心辦理身份證,并將其照的身份照片拷貝下來,拿到民政局作為報銷填表用,自己一路陪同,順便也幫老人辦齊了早已不知丟到哪里的銀行卡,低保證等可能會用到但老人沒有的證件。
許三多有句名言,“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干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
從1988年至今,還有很多很多關于潘警官值得一聽的剛硬與柔情,端掉傳銷窩點,重大糾紛面前一次次的調解,社區幫教、校外安全教育輔導等。每一個故事就像一出戲,她都在全力用心地演繹著。演得好不好,觀眾的掌聲是最好的詮釋。
![]() |
![]() |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