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要將白沙溪打造成“最美河流”
“白沙春水鏡光清,水面無風似掌平。”描繪的正是白沙溪流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美景。今年,婺城區要將白沙溪打造成“最美河流”,并針對白沙溪的水環境現狀,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治水號角一時響徹婺城。
今年3月,作為白沙溪的“河長”,婺城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健實地走訪了臨江村虹路堤、賓虹西路白沙橋、玉山堰、新昌橋、古方橋頭、高田塍等地,仔細查看排污口、堰壩建設、河道整治以及村莊污水處理等情況。5月9日,市委書記徐加愛徒步檢查了白沙溪白龍橋段治理工作。
連日來,白龍橋鎮全體干部放棄雙休日,奔赴各聯系村、聯系河道開展巡查、整改,截至5月11日,白沙溪白龍橋沿線投入600多人次,動用挖機17臺、運輸車26輛,清理出建筑、生活垃圾1600多噸。
而位于白沙溪上游的瑯琊鎮,自去年8月,就根據區里的統一部署,利用1個月時間完成了位于生態功能區內27家鋸板廠和6家養殖場的關停搬遷工作,拆除房屋1.3萬平方米,通過水環境綜合整治,削減了污染總量,保護了飲用水源。今年以來,又先后開展了“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五水共治”、“垃圾河整治大會戰”等行動,大大改善城鄉環境面貌和白沙溪流域水環境,切實保護好源頭水質,為下游送出一泓清泉,保證全市人民能飲用“健康水”。
河道治理前,白沙溪防洪標準偏低,其堤防大部分為土堤,部分河段甚至無堤防,極易受洪澇災害的威脅。如古方橋上游至瑯琊鎮左岸公路下部堤防經常出現坍塌現象。白沙溪右岸白龍橋老橋至330國道公路橋段堤防基礎外露,經常坍塌。
2012年6月,婺城區水務局完成《金華市婺城區白沙溪河道治理規劃》,在白沙溪規劃過程中,其景觀方案布局按“白龍溪”的傳說為主線進行,主要景觀節點布置于白沙溪流經的三個中心鄉鎮:沙畈鄉、瑯琊鎮和白龍橋鎮。其余各村莊以鄉鎮景觀為中心進行布置,曾在歷史上發揮過重大作用的白沙溪三十六堰作為水資源利用及景觀工程進行規劃。
白沙溪治理采取分段實施,目前白沙溪瑯琊集鎮段治理工程、白沙溪白龍橋古方段段治理工程、白沙溪瑯琊高田塍、后金治理工程這3個項目正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白沙溪白龍橋集鎮段和新昌橋、大圩段目前正在準備工程招投標。
白沙溪治理工程全部實施完成后,主要河段達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標準,基本上可以消除該流域的洪水隱患,同時改善提升區域水環境。
據了解,自水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以來,區水務局對白沙溪全面開展淤積、垃圾、漂浮物及水葫蘆等的清理,對河道兩岸進行了生態修復,并安排專人每天在白沙溪流域進行專職保潔,水務局定時和不定時的檢查考核,努力打造白沙溪“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水環境。
除此之外,區水務局還組織人員在白沙溪的最后一段,也是水面最寬的區域—————白沙溪330國道臨江大橋段種植了大片蘆葦。據區水務局局長吳國建介紹,為了引進這些蘆葦根,水務部門工作人員專門到江蘇宿遷取經,學習蘆葦生態凈水模式的原理,在白沙溪邊上投放了21萬株蘆葦根。這些蘆葦有很好的凈水作用,白沙溪成為蘆葦蕩,相當于多了一道污水處理的屏障。今后金華市民不用再羨慕沙家浜“春夏蘆蕩一片綠,秋后蘆花賽雪飄”的蘆葦蕩美景,在白沙溪也可以看到綿延數里的蘆葦蕩,領略那美不勝收的景色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