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省級示范文明城區創建對全面改善民生,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婺城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現已形成較完善的創建組織體系、監督約束、投入保障、激勵考核等機制。但是創建工作是一個不斷深入持續的過程,如何保持創建工作常抓常新,是我們面對的重要課題。筆者就創建過程中的一些做法經驗及下一步工作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婺城區省級示范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前期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重管建,抓整治,和諧宜居的環境得到有效優化。(1)優配套促改善,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2013年,共投入700多萬元,用于市政公用設施、園林綠化管養和環境衛生保潔等工作。(2)嚴整治促宜居,不斷優化城市生態環境。全面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節能減排力度加大,嚴格項目準入機制,印染、造紙、化工、電鍍等重污染高耗能行業整治有序推進,污染減排項目立項31個,減排效益明顯。(3)精管理促發展,不斷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創建八詠樓等精品社區6個,創建國家級基層群眾自治示范社區1個,取締規范馬路市場5個。開展沿街立面整治,確保市區主要街道兩側建筑物整潔美觀,市區車輛停放有序,環衛設施、裸露設施等完整、衛生、美觀。開展食品安全“強網清源”集中行動,實現食品安全監管網絡鄉鎮全覆蓋。(4)強民生促穩定,不斷鞏固社會穩定基礎。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39.94萬人。新建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48家,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98%,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建成投用。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完成新一輪學區布局調整,改造薄弱學校7所。優化公共衛生資源,創建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家,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重基礎,抓載體,社區建設日趨成熟完善。(1)開展社區共建,推動創建工作。建立“六建六聯”社區共建機制,每個社區都安排了主、副牽頭單位。社區共建機制在創建宣傳、文明勸導、協商共議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2)“鄰居節”系列活動營造和諧的鄰里關系。首屆社區鄰居節率先由我區城北街道紅湖路社區發起,然后在全市逐步推開,延續至今已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軌道。(3)社區志愿服務隊伍日趨壯大。我區一直把大力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作為推動城區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截至目前,我區(含開發區)共有社區志愿服務隊伍211支,計5481人。(4)社區服務功能更加完善。社區居家養老中心、就業服務中心、衛生服務中心的建立深受市民歡迎。各社區還開展了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為殘疾人、與“獨居老人”、特困家庭和貧困學生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等。
重人本,抓教育,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1)黨員干部教育開展扎實深入。區委理論中心組開展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去年共組織學習11次,在《今日婺城》理論版上發表全區領導干部理論文章52篇,編發《理論信息參考》13期。各鄉鎮街道依托基層黨校,對黨員、干部加強理想信念、形勢政策等教育,爭做“獅子型”干部成為婺城干部的普遍共識與追求。(2)市民教育有聲有色。“市民大講堂”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質為宗旨,根據需求派遣講師到街道、社區作免費講座。我區各社區都建立了市民學校,深入實施文明素質工程,不斷提高居民文明素質和社區文明程度。同時,利用社區師資、場地資源,開辟少年兒童社區第二課堂。(3)精神文明建設“草根獎”設獎評獎活動深入開展。自2007年設立“草根獎”以來已連續舉辦了五屆,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普遍好評,并得到了省、市領導的高度贊揚。(4)圍繞“尋找最美浙江人,爭做最美浙江人”活動主線,在全區選樹宣傳一批“最美人物”。全區參與推薦和評選的社會群眾累計達30多萬人次。先后評選出17名“婺城最美媽媽”、5名“婺城最美計生人”、20名“婺城最美政法干警”。同時,將“婺城最美人物”的先進事跡編撰成系列叢書,下發到機關、鄉鎮、村、社區、學校、企業等各個層面。(5)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得到加強。區文明委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去年,我區重點開展了“春泥計劃”擴面工作,蓋率達到84%,共開展500場道德實踐活動,開展法律知識、安全知識、災害自救等講座1000余場。2014年爭取“春泥計劃”達到全覆蓋。
二、創建省級示范文明城區的對策與思考
從規范管理入手,夯實創建工作基礎。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公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行政審批制度、政務公開制度、應急管理制度以及規范城市管理的種種規章制度、體制機制,重點要抓好制度執行,真正做到依法辦事、公正執法。二是加強隊伍建設。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嚴懲違反黨風廉政建設規定的行為,切實轉變作風,特別是窗口單位、執法部門,做到微笑服務、文明執法。三是加強服務平臺建設。完善365便民服務中心、公安辦證大廳等實體服務平臺的同時,努力探索新的便民利民新舉措,不斷簡化辦事流程,利用網絡、電話等平臺有效開展公共服務,提高機關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四是加強行業管理。工商、食藥監、公安、城建、衛生、文化等部門各司其職,加強對相關行業、市場的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醫療、商業零售等窗口服務行業應規范服務標準和流程,建立高效的投訴處理機制,構建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五是維護社會安全穩定。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安全生產問題是群眾關心的頭等大事,相關部門嚴格執法;要加強公共服務場所的消防安全檢查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深入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組團化服務”,嚴防邪教違法活動,不斷提高社區反恐水平,增強群眾安全感。
從保障民生入手,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一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特別是要加強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殘疾人以及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的權益保障工作;健全低保、醫療救助、殘疾人康復救助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建好、用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二是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公交站點、自行車站點等,加強交通秩序管理,完善城市主要道路、各類公共建筑以及新建住宅的無障礙設施建設等,方便群眾出行。三是提供優質文化服務。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公共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向社會免費開放;加大文化體育事業投入,加強基層公共體育設施、文化活動場所建設,重視體育指導員、文化輔導員隊伍建設,引導開展全民健身、文化活動。
從創新載體入手,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一是利用宣傳輿論造勢。宣傳部門、創建辦制定創建工作的宣傳方案,策劃專題活動和載體,形成強大宣傳聲勢,營造良好氛圍。新聞媒體既宣傳好的做法,曝光不文明行為。戶外廣告中要確保公益廣告的比例,社區宣傳欄定期刊登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各單位要利用各自宣傳陣地,進行廣泛的宣傳,提高群眾對創建工作的知情率和支持率。二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深入開展“中國夢想·美麗浙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實踐活動。開展“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用水”等“講文明樹新風”系列行動,切實提升市民的文明素養。三是開展公益服務。黨政機關、文明單位帶頭參加結對幫扶活動、免費獻血等社會公益活動,并積極發動市民參加。建立市民廣泛參與的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四是建立社會誠信。加快政府誠信體系建設。同時,開展誠信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培養市民誠信觀念和規則意識;積極開展企業社會責任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逐步形成誠實守信的社會風氣。五是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從城市建筑布局、市容環境、社會氛圍、市民精神面貌等方面入手,重視廣場、車站、公園、農貿市場等公共場所管理,不斷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從創建管理入手,齊心協力開展創建。一是加強創建管理。明確各類創建活動的實施辦法、長效管理機制,形成全局部署、統籌協調、各司其職的文明城區創建體系;廣泛開展文明單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區、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實行動態管理。二是開展達標創建活動并重視臺帳資料的整理收集。三是強化監督指導。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建立區領導帶隊督查創建工作機制,對措施不力、行動遲緩、影響全區創建整體效果和整體進度的責任單位主要領導給予批評教育,限期整改。9個創建專項工作組分組履行職責,創建辦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形式,組織專門人員嚴格督查。要建立群眾監督機制,暢通市民反映創建問題的渠道。
(作者系婺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明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