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日報推出的系列微電影《家在金華》已經拍到第四季,這回主打兄弟姐妹這張牌,對攝像師趙德勝來說,已經不是什么難事。當然他出身影視后期制作這一行,拍攝完畢,剪片的工作自然少不了他。加上導演老白、攝像師汪成,他們也是多面手,拍、剪、導、演,各有一套,這三人稱得上是北斗影尚文化傳媒的“三駕馬車”。他們夢想西裝革履去戛納的那一天,不知道還要翻過幾本日歷,但總有翻到的時候。
趙德勝在三個人里年紀最小,1990年出生,離開老家安徽六安的那一年,不過二十歲。高中畢業,他就去了杭州,當服務生積攢下來的錢,都讓他投到學習影視后期制作的課程上。“杭州有家時光坐標影視公司,以前湖南臺熱播的《追魚傳奇》、《妻子的秘密》,包括電影《畫壁》等等,后期制作都是他們做的。”趙德勝說,“我辭職去那邊專門學了七八個月,從那天起,我就打定主意,干電影這一行。”影視的后期工作大致分作三塊,一塊組接鏡頭,一塊特效制作,一塊聲音制作。這些只要通過基于計算機的數字非線性編輯技術進行處理,而不需要面對傳統剪輯時期“剪膠片”的麻煩。趙德勝他們的優勢在于,計算機已經成為他們的傳統。
趙德勝有一句自創的格言,經常掛在口頭上:“看得明現實中的花紅柳綠,卻辨不清塵世間的是非黑白。”這樣的感慨幾乎不似他這個年齡的人所能說出,但他那么早就在社會上打拼,戲稱“養家糊口”,閱歷層深,感觸自然不是同齡人所能企及。其實趙德勝出生的那座叫六安的城市,地處皖西,在大別山北麓,夠他驕傲的是這里以前叫皋城,皋陶與堯舜禹并后人尊為“上古四圣”,據說是中國司法的鼻祖。六安所轄的舒城和壽縣,讓他嚇一大跳的兩個電影人王祖賢和程小東,他們的祖籍就是六安所轄的這兩座城。“以后我可以到處跟人講,小倩是我老鄉。”趙德勝快活地說。《倩女幽魂》這部電影里,王祖賢演的就是小倩,而程小東則是導演。
當趙德勝的妻子從杭州轉到金華工作,他也毫不猶豫地來了,沒想到,金華成了他踏上電影之路的一個起點。而他和老白、汪成,他們的夢想就是成為“電影界的中國合伙人”。志當存高遠,這是諸葛亮《誡外甥書》的首句,該文短短一百零七個字,當為所有有志青年時相念誦,默記心頭,“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他們的夢想也必然建立在“志的強毅”和“意的慷慨”上。
“想到導演李安在家賦閑六年干家務、寫劇本的日子,我們也就沒有什么坎兒過不去。”趙德勝說。導演李安出關的那一年,他完成了電影劇本《推手》,兩年后,《推手》榮獲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以及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這是干他們這一行都熟悉的“電影往事”,足以激勵他們在這條崎嶇的道路上走下去。閑暇的時候,導演老白出來掌鏡,趙德勝和汪成兩人當演員,偶爾也有其他朋友前來客串,他們都羨慕網絡神劇《萬萬沒想到》竟然這么火,于是,導演老白出點子,把《大話西游》、《無間道》、《英雄本色》拿來“戲耍”,導成《我是演員》系列微電影,搞笑成了生活的減壓器,讓他們能夠懷抱夢想,上下而求索。對趙德勝來說,盡管手頭拍的還是家在金華,但西裝革履去戛納仍是他的一個夢,夢醒的那天,他的手上也許多了一片金棕櫚。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