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出生的李孝元在194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9月入伍。歷任新四軍金蕭支隊第八大隊聯絡員、金華縣源東鄉自衛大隊副大隊長、中共金華縣鞋塘區委組織干事、區公所公安員、金華縣公安局審訊股長、農業局副局長等職。活了大半輩子,經歷多很多事情,對于李孝元來說,最讓他刻骨銘心的還是抗日戰爭,日本鬼子對家鄉老百姓的侵害以及自己為了救國而投身到抗戰中的烽火歲月,李孝元都銘記于心。近日,記者來到了李孝元的家中,聽他講述起那段難忘的歲月。
1 日寇入侵家鄉讓老百姓苦不堪言
1942年5月22日,日寇侵入源東鄉,他們一到就四處抓人,見屋就燒,見人就打,抓到婦女便實施強奸,無惡不作。當天,日寇就槍殺了源東鄉兩頭塘村民劉和尚,強奸了一名80多歲的山下施村婦女,燒掉邢村、山下施村房屋數十間,又在源東鄉的太陽嶺、大封門、白白山、沈店等地建立四處據點,強拆民房,建造碉堡4座,外圍用切絲捆綁。每日強拉村民做苦力,稍有不順,就遭恐嚇、毒打。僅長塘徐村受過日寇肉體摧殘的就有20多人,很多人落下終身殘疾,至今受苦。
李孝元回憶說,1942年,暫住李孝元所在的村莊后西山上據點里的一名日兵,來村里找“花姑娘”。“當時,正好我的嫂子在自家樓里靠窗位置做針線活,被鬼子看到,他們便徑直到樓上企圖強奸嫂子。我父親當時在家,發現情況立即去阻止,最后嫂子才逃過了一劫。可父親卻慘遭毒打,遍體鱗傷,病倒在床。”李孝元說。正因為那次毒打,再加上當時條件艱苦,缺醫少藥,最終他的父親于1944年正月十五那天離開了人世。李孝元說:“我記得父親臨終前,眼里充滿了對日本鬼子的恨意,他的眼神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父親還囑咐我要為他報仇,一定不能忘記國恥家恨。”
2 毅然投身八大隊
1941年初,中共義務縣委派吳店塘西村的吳五弟,在丁陽嶺發展兩名黨員,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后來又有其他黨員同志陸續來李孝元所在村莊開展工作,通過和這些同志的不斷接觸,讓他了解了共產黨,他覺得共產黨才是真正打日寇的組織。
由于省委遭到破壞,1942年5月19日,在失去省委領導的情況下,金屬特派員陳雨笠在義烏城北柳村黨員楊文清家召開緊急會議,分析當時的形勢。經過一夜的商討,決定以金東義西地區為中心,發動人民群眾,建立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爭,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與會人員舉手發誓:與日寇抗戰到底,與金義人民共存亡。
5月21日,日寇侵占義烏城,中共義烏特派員蕭江趕到義西吳店,召開黨員骨干會議,傳達貫徹柳村會議精神,并宣布經過研究的決定,將特派員制改為黨委制,恢復義烏縣委,發動黨員骨干,帶頭組織游擊小組。蕭江等領導還先后拜訪了因接近中共,被國民黨撤去義烏縣長職務的民主人士吳山民,以及其他開明士紳,得到他們的支持同意。他們分別送槍、獻糧、出錢、支持建立抗日自衛武裝。在戰斗中,蕭江等縣委領導,共產黨員葉后溪、金啟和,長塘徐共產黨員徐正倉,止方村共產黨員孫宗富,下田村共產黨員胡家正被捕入獄。但被捕入獄后,他們堅持與敵作頑強斗爭,堅守信念,堅貞不屈,寧死不透露黨組織秘密。
1942年7月7日,即七七事變五周年那天,以吳店、傅村十多個游擊小組和黨員為基礎,金東義西抗日自衛大隊在義烏吳店村下宅村祠堂成立,楊德鑒任大隊長,楊文清任大隊副隊長。為利于隱蔽,使用國民黨88軍別動第一支隊第八大隊的番號,簡稱第八大隊,并聘吳山民為高級咨議。金華傅村、塘雅、曹宅一帶稱八大隊為“吳山民部隊”或“吳部”,后來加入到共產黨抗日武裝之中。
那一年,李孝元加入了游擊小組、自衛大隊等抗日武裝力量。在抗日的過程中,李孝元對于中國共產黨的認識越發深刻,1944年4月,在徐至雙和吳瑯壽的介紹下,李孝元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3 八大隊首戰蕭皇塘、旗開得勝鼓人心
第八大隊從1942年夏創建到1945年9月奉命北撤的3年零4個月的過程中,經歷了大小戰斗40余次。由于“吳部”紀律嚴明,軍民團結,英勇善戰,所以每戰皆捷,戰果累累。在戰爭中打出一個總面積1000平方公里,擁有人口30萬的金義浦蘭抗日根據地,并為黨培養和輸送了1400多名干部和戰士,第八大隊是金蕭地區抗日部隊中的一支勁旅。
在吳山民的領導下,每次作戰都精心策劃、周密部署,還有地下黨的大力配合。八大隊建立后,首戰蕭皇塘便旗開得勝。
李孝元告訴記者,蕭皇塘位于義西,1942年10月14日,八大隊派出一個分隊的兵力,擊斃來犯的日寇軍官吉田少尉等8人,只有一人逃脫,繳獲了一批槍支彈藥,在溪華公開展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大家抗日的決心和信心。“這一仗是八大隊第一次同日軍作戰,被稱為‘首戰蕭皇塘’。”回憶起那一場戰役,李孝元的臉上滿是自豪。
1943年12月,按照浙東區黨委指示,會稽地委與金屬特派員合并,成立中共金蕭地委。金蕭地委決定,從第八大隊、堅勇大隊抽調力量和諸北小三八部隊一起,成立以蔡群帆為支隊長、楊思一為政委的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金蕭支隊,八大隊從此成為金蕭支隊第八大隊。
1944年11月23日,李孝元所在的第八大隊主力外出作戰,邢匪小部隊(盤踞金華北山一帶的土匪,匪首叫邢小顯、曹宅午塘頭村人)趁虛入侵源東鄉尖嶺腳、下田、前宅等村。大隊領導決定,集結八大隊金東區隊骨干60余人進行反擊。“當時我的我哥哥李孝森肩背土槍,在尖嶺腳村附近放暗哨,卻不幸被邢匪抓了去,邢匪把他殺害了,他當時才24歲。”李孝元說。
日本投降后,國共兩黨開始在重慶談判,達成了《雙十協定》。1945年9月21日,八大隊隨金蕭支隊北撤到蘇北,最終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4 抗擊國民黨頑固派涌現諸多英勇事跡
八大隊北撤后,源東鄉的黨組織經受了一場嚴峻的考驗。國民黨21師、浙江保安團兩個團、邢小顯匪部等,聯合清剿了源東鄉八大隊根據地,他們建立聯合指揮部,村村駐防,到處搜查。利用保長制度,實現戶戶人人聯保具結(即互相保證的意思),并發動自首登記,對共產黨員進行殘酷鎮壓迫害。
李孝元說:“在這場考驗中,源東鄉共產黨員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前宅村共產黨員、游擊小隊長胡庭性自發成立自衛隊頑強抵抗;指導員張良田被邢匪在鞋塘殺害,英勇犧牲。”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堅守,最終才會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李孝元說,“他們永遠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