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早晨,氣溫有些低,早上7點不到,瑯琊鎮后金村衛生保潔員葉愛珠和何姣姣穿著村里發的“黃馬甲“,正奮力揮舞著大掃帚把粘在村道上的落葉掃入畚箕。此時,竹制掃帚劃過濕滑地面的“唰唰”聲就顯得格外清晰。和葉愛珠、何姣姣一樣,村里的垃圾清運員倪炳洪穿上“黃馬甲”,開著收集垃圾的三輪車,挨家挨戶上門收集農戶分好的垃圾。“垃圾分類利國利民”,宣傳小喇叭被巧妙地安裝在收集垃圾的三輪車上,倪炳洪開著它每天往返于村頭巷尾、農戶房前屋后。
走進后金村,干凈整潔是第一印象,放眼望去路旁除了些許落葉,幾乎看不到別的垃圾。潔凈的大街小巷綠樹成蔭,別致的鄉村庭院錯落有致,穿村而過的小溪清澈見底,綠、黃兩色垃圾桶整齊的擺放在農戶門前,一些農戶門口還種有各式各樣的花木,雖然已是初冬,但仍郁郁蔥蔥。走進農戶家中,記者發現屋內也被主人打理得井井有條。
后金村共有農戶320戶,900多人。今年6月,后金村按照上級要求開始宣傳、動員垃圾分類工作,并建起太陽能垃圾處理房。經過近半年的宣傳、準備,11月正式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為了讓垃圾分類落到實處,鎮、村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推行黨員干部聯系戶、“門前三包”等制度,利用宣傳欄、農戶墻面張貼宣傳資料,向村民普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村里剛推行這項工作時,先后召開了村三委(黨支部委員會、村委會和村監委會)、黨員、村民代表大會,將相關政策及具體的指導方法宣傳到位,營造工作氛圍,統一思想認識”。村黨支部書記陳洪清告訴記者,在“統一戰線”后,村干部和黨員分小組三天兩頭上門做工作,歸納簡潔的分類方法,發動村民積極參與。
為幫助村民分清各類垃圾,村里下足了功夫:多次組織培訓會,通過實物歸類演示加深村民對各類垃圾屬性的印象;配發分類垃圾桶到每家每戶;專門制作彩色宣傳資料張貼及發放到農戶;制定環境衛生村規民約;收取衛生保潔費。不僅如此,村里還將全村分成十二個小組,每位村兩委干部負責一到兩個小組指導工作,每個小組還確立一名組長,每天負責檢查小組內農戶分類情況,指出對錯。“一開始,有些年紀大的記性不好,連續上門二三十次的都有。”陳洪清說,村委會還趁熱打鐵,建立衛生保潔榮辱榜,通過評比先進,讓村民有了身邊的榜樣。
后金村衛生保潔榮辱榜設在村公交車站旁,每天過往的村民都會駐足觀看。“村三委”按照“周檢、月評、季獎”方式評選出先進,并拍照張榜公布,以激發農戶的保潔熱情。在首期評出的34戶農戶中,村民代表洪土風家就是其中一戶。洪土風說:“垃圾分類確實是件好事,作為村民代表應該帶頭,現在村民意識都提高了,環境好了,住起來才會更加舒服。接下去我還得繼續努力,爭取每次能上榜。”80歲的金珠仙看見自家的照片上了先進榜,還有些不好意思。不過當記者問她垃圾怎么分類時,老人非常自信的給出答案。
后金村還結合“黨員活動日”,組織村干部和黨員對村里的溝渠、小道、房前屋后等衛生死角進行徹底清理,從源頭上鞏固環境整治成果。目前,通過“村三委”的努力,后金村垃圾分類工作得到了極大推動,現在村里無論男女老少,都已經逐步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自覺將垃圾分好類。平日里“村三委”巡邏,指導村民垃圾分類,村民和村干部之間的話題多了,關系也變得融洽了。現在,一提到垃圾分類,村民們都紛紛豎起大拇指,為這一項工作點贊。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