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整治典型
白龍橋鎮一把手組織牽頭排查摸底每一戶
全力以赴做好畜禽養殖整治壓軸文章
12月是全年工作的決戰月、沖刺月、關鍵月。昨日,在白龍橋鎮董村,經過聯村干部多次上門勸說,該村最后一戶限養區內低小散戶終于簽訂了拆除協議,將豬欄騰空了。
戶主薛卸根61歲,自家養豬已經將近17年了,對養豬這份職業也有割舍不掉的情感。從他口中得知,今年豬價行情很好,一頭豬賣掉能賺600多塊錢,如果全部清掉的話將損失十多萬元。“這豬到底是賣還是不賣。”薛卸根的內心是矛盾的。但是聯村干部并沒有放棄,他們不分白天黑夜,再三上門勸告,并將其帶到現場,讓他明白自家養豬排放的污水對村子農田造成的污染。權衡利弊,他最終還是簽訂了拆除協議,并聯系好收豬戶,把家中132頭豬給賣掉了。
連日陰雨的天氣,阻擋不了白龍橋鎮干部的工作熱情。為了早點能夠完成蓄禽養殖整治目標,白龍橋鎮書記鎮長帶頭,鎮聯處領導帶隊分管理處,建立工作小組,對全鎮各個在整改提升在列的村進行摸底排查。為排查摸底到每一戶,有的繞著山路、走進最偏遠的自然村,頂著大雨步行2公里,從腳到膝蓋到處是泥濘;為了檢查溝渠內是否有污水排放,干部們相互攙扶著,走過最窄的渠道,不放過每一個細節;面對養殖戶的不理解、不配合,干部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最合理的方案和政策轉述給他們……白龍橋鎮干部作風在泥濘之行中得到傳遞。
根據12月5日以來的摸底排查匯總,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如部分養殖戶整改提升不到位、簽訂關停協議的戶主并沒有按時清空場地等情況。干部們根據12月5日鎮蓄禽養殖整治推進會上所提出的“兩條紅線、四個一律”原則,將12月9日、15日、25日定為關停、整改提升的時間節點,督促養殖戶在指定期限內整改。將未經處理的污水嚴重排出場外與經過處理但未達到排放標準的情況一律不能直接進入水體,并且對禁養區內沒有清空的養殖場、不能按時完成整治的、限期整治不達標、違規超量養殖的情況一律關停。
截至目前,白龍橋鎮共有292家規模化養殖場整改提升任務,經過鎮干部的共同努力,已經建成255多個養殖場沼氣池,已完成關停約57家。
(記者陳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