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三楊”指的是宋時白沙下楊村楊通,雙牌楊家塔村楊克忠,還有明初古方(酤坊)人氏楊榮。
查光緒年間《湯溪縣志》有載,白沙下楊村楊氏家族二十余人,并又同鄉雙牌村楊家塔楊克忠祖孫四人均是南北宋時期進士或舉人出身,其時多為各地官府衙門任職,曾經光宗耀祖,名顯一時。而古方人楊榮系明初進士及第,明成祖內閣重臣。上述人事,方志、國志中均有專述。真是“無巧不成書”,以上白沙三楊的戶所籍貫,筆者發現都是分屬兩地,如楊榮一說湯溪酤坊人,又說福建建甌人。而楊通、楊克忠也是如此,一說白沙鄉人,又說義烏縣人。這究竟誰是誰非,筆者有疑,然經細考,終能分明,其中緣由,且聽說來。
查清末《湯溪縣志》中載:“楊通,字伯達,白沙下楊人,宋崇寧五年(1106)丙戌科蔡崇榜進士,官至提舉淮西路主事。楊通次子楊淳,舉貢國子監,授江南路都督市易官。楊通長孫楊侃,國子貢生,授廣昭知州。楊通玄孫楊寅,舉貢,授寧化縣令。而楊通裔孫楊節之,字文仲,嘉定16年(1223)癸末科進士,授文林郎。楊夢午,字華甫,咸淳十年(1274)甲戌科龍潭榜進士,官至桐廬縣令。”
而位居下楊相鄰不到5里的雙牌楊家塔村的楊克忠,《湯溪縣志》同載:“楊克忠,白沙雙牌人,系紹興30年(1160)庚辰科梁克家榜進士,通奉大夫。其長子楊總,系慶元二年(1196)丙辰科鄒應龍榜進士,官至江南路安撫使。楊克忠三子楊紳,貢生出身,任松陽縣令。楊克忠孫楊憲,舉貢國子監,任信州推官。”
綜上所述,下楊、雙牌兩楊、方志所載甚為明確,實為我白沙地方人氏。但查《金華府志進士名錄》卻大相徑庭,名錄載:“楊通,婺州義烏人,北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登進士第,仕至提舉淮西路常平公事。”據嘉慶《義烏縣志》卷一O《選舉·科舉·進士·宋》:“崇寧五年丙戌蔡嶷榜楊通,累官奉政大夫。”然《金華府志進士名錄》按:“宋無奉政大夫,疑載有誤。”此為一誤,又舉一誤,名錄又載:“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選舉》二《宋·進士》崇寧五年丙戌蔡嶷榜,楊通金華人,提舉淮西路事。”此處明確楊通為金華人,非義烏人。至于前述《湯溪縣志》有關楊通等有關人事,為何非出自金華縣志,那是因為宋時尚未設湯溪縣,湯溪縣乃明成化年間始設,湯溪縣城宋時系金華縣屬地。史載楊通金華人,與后史注為湯溪人,并無矛盾。
又楊通長子楊淳,嘉慶《義烏縣志》卷一O《選舉·科舉·進士·宋》有載:“政和五年乙末,楊淳,累官大中大夫”,而金華府志進士名錄對此又加校訂,校稱“(以上)未見他書記載,可見義烏縣志所錄楊通,楊淳為義烏人氏,均屬義烏楊氏宗譜所言,對此,府志書史對其所記均存疑義,會否是義烏楊氏后裔將其先祖白沙楊氏納為本縣先人,此說也非不可。
再考楊克忠,嘉慶《義烏縣志》卷一O《選舉·科舉·進士·宋》有說:“紹興30年庚辰科梁克家榜楊克中累通奉大夫。”而《金華府志》進士名錄又作校訂,校稱“(以上)未見他書記載,疑據宗譜補入,然寄祿官至‘通奉大夫’從三品高官,蓋不可信,未足采也。”由此可見,大清義烏縣志所載楊克忠為義烏人氏,也是“蓋不可信,未足采也。”前不久,筆者前往白沙雙牌村細考,很遺憾,雙牌、楊家塔村現已無多楊氏家人,偌大的“楊家塔”村,楊姓僅只一戶,還是近代由外地遷來,筆者分析,當初楊克忠家族其后裔想必是奔走他鄉做官或經商去了,楊家從此消失,僅留“楊家塔”空名一個,然,此“楊家塔”之村名由來,當非空穴來風,當初楊家塔主人定是楊克忠楊氏族人,包括楊家先世祖居,在此,故名“楊家塔”。
最后說一說明初內閣大臣楊榮其人,方志國史中均有所述,史載“楊榮,湯溪酤坊人,明洪武間由歲貢任國子監助教,靖難兵起,棄官歸,永樂改元有詔,錄用舊臣,榮不肯赴,強至途中,嘆曰:‘吾何須復掛名仕籍乎,遂赴水死(前志忠義篇)。’”
然考宋史傳記,楊榮生平卻大不相同,他史有說,楊榮乃福建建甌人氏,曾舉進士前五,入翰林。靖難事起,楊榮并未棄官而歸,而事實是迎駕朱棣前引,并勸朱棣“先祭太祖緩稱皇”,日后,侍奉朱棣左右,得寵成祖,久為內閣大臣,成為了明初文官政治的“三楊”(楊仕奇、楊榮、楊浦)之一,也是明初為官最久,居官最顯,著作最多,文采最佳的名臣之一。
楊榮在朝任職期間的同時,古方另有一人名朱寧,時任明軍事重鎮河間知府要職,靖難事起,燕王舉兵南下,朱寧非同楊榮,他且非恭迎朱棣入京,卻是率領屬下抵御。朱棣“清君側”事成稱帝后,大肆殺戮不順舊臣,按律朱寧理應斬處,并須株連家族,但朱寧潛逃歸隱,躲過大劫。之后朝庭大郝天下,才之歸鄉安居。按古時民間“忠臣不事二主”說法,朱寧當稱“忠臣良將”,而同為里人的楊榮,便為“叛國投敵”的奸臣一個,實屬大逆不道,故所方志中對楊榮的傳記中就有了一些不實的記載,縣志中還說,楊榮后來有歸鄉省親,還曾勸說村人朱寧回京續職,遭朱寧婉拒,故此鄉人時下對朱寧褒獎多,而對楊榮卻是低貶多。而有關志書對楊榮后期曾押京途中赴水死一說,此事還真的事有,據說楊榮晚年省歸回京途中,確實是因病死在船泊之中。
至于史書另說,楊榮是建甌人,也許晚年的楊榮顧慮鄉人穢言,隨子女遷徙他鄉,也并非無有可能,此類例事并不鮮見,如唐尚書滕珦不就是先居蘭溪上華,后遷白沙溪口。另有明初名臣宋濂也是先居金華,后遷浦江的嗎。而今世人,志在四方,勇奔他鄉那是更為平常的了。楊榮是否白沙人,方志國志當中均有明載,而楊榮本人數次歸省白沙,也曾經為當地宗譜家諜賦詩作序,均稱自己是白沙里人。據上所述,楊榮就是白沙古方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