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面皮,五仁餡,一口咬去,面皮松軟,一股純正的香味由口入鼻,還有一個月才到中秋節,“樓師傅”月餅卻已經開始熱賣!皹菐煾怠痹嘛灥闹谱髡呤菢呛榱,浙江商貿學校的烹飪老師,也是金華著名的烹飪大師,婺式點心的忠實傳承者。以古代婺城月餅為基礎,結合現代人的口味,區別于其他月餅都是面粉為皮,烤制而成的做法,樓洪亮采用米粉為主,蒸制而成。不僅口感更佳舒適,而且也非常符合現在的健康飲食理念。近日,記者采訪了樓師傅工作室負責人樓洪亮,聽他講述了傳承婺式點心的故事。
誰先到誰得,每天三四百份不夠賣
樓師傅工作室在環城北路,是樓洪亮對外的門面,工作室布置著古色古香,很好地體現了“樓師傅”產品的特色!皹菐煾怠痹嘛灥犬a品都是樓洪亮的食品廠生產,像每年中秋之前的旺季,食品廠里的大小師傅、學徒有五六十人。樓洪亮是金華商業學校的老師,他的食品廠是學校的實習基地,暑假期間的月餅制作也是給學生一次練手的機會。
從幾年前開始,“樓師傅”月餅在金華逐漸熱銷,培養了一批它的消費群體。以古代婺州月餅為基礎,采用米粉為面皮,蒸制而成的月餅,口味與烤制的截然不同,讓人百吃不膩!皹菐煾怠痹嘛炞尳鹑A人再一次品嘗到了家鄉的美食,少糖、少油,老少皆宜,甜而不膩,讓許多對甜食避而遠之的消費者重新愛上了月餅。
月餅的銷售時間一般是提前一個月開始,到了節后兩三天熱度下降,廠家停止生產。樓洪亮的月餅如今已經開始銷售,記者在工作室看到,一個個打包好的包裹準備通過快遞發出。樓洪亮介紹說,“樓師傅”現在還是以本地市場為主,網上銷售是個補充,主要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婺式月餅、婺式點心。在增加銷量的同時,傳播婺式月餅的優秀品質。本地的客戶要到工作室自提,到了銷售旺季,誰先到誰得,F在每日最大的也就三四百份,基本上不夠賣。除了本地客戶,“樓師傅”還在各大電子商務平臺銷售,客戶來自全國各地。去年曾放在杭州的一家電子商務平臺,買了價值四十多萬的產品,所有平臺加起來,一年能有七八十萬的產值。
“樓師傅”月餅的包裝與其他盒裝月餅明顯不同,它采用的是傳統糕點的包裝方式,外面用紙包裝,蓋上一條寫著“樓師傅”的紅紙,用細線從四個方向捆綁打結,可以手提,然后兩盒為一份,裝進紙袋!皞鞒墟闹萁浀,挖掘婺州文化!睒呛榱涟堰@句話作為廣告語,包裝等細節處反映著傳統經典。樓師傅工作室獲得了“市級非遺傳承基地”、“金華市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的榮譽稱號,這是對他的傳承婺州經典的肯定。
創新傳統糕點,挖掘金華糕點文化
據樓洪亮介紹,金華歷史上曾有140多種各式各樣的糕點,現在市場上只留下了二三十種,其余的糕點在傳承中慢慢消失了。樓洪亮這幾年一直在挖掘傳統糕點,尋找傳統糕點的制作配方,傳承糕點的老師傅。糕點配方找到了并不能馬上推向市場,這些糕點的消失有著它本身的規律。要么是不符合現代快節奏的生活節奏,要么是不符合現代人的口味、飲食習慣等。這就需要把傳統糕點進行提升改良,提升改良后還要看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斑@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個糕點都有著它自身的特點,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睒呛榱琳f。說起糕點的提升改造,樓洪亮是滿口苦水,傳統糕點的配方都是經過幾代糕點師傅長期摸索得出的比例,F在要重新進行調整,需要不斷地實驗、摸索,而且效果還是未知數。
糖和油是糕點中不可或缺的兩種成分,傳統糕點中多糖、重油是必備配方,所以在很長一段歷史中,糕點是營養品的一種有效補充。糖和油不僅使糕點的口味更佳,也是在補充人體基本元素。在現在飲食理念中,少糖、少油是保持健康的基本要求,傳統糕點要想贏得市場,必須要改變多糖、重油的配方!拔鞴献悠笔菢菐煾倒ぷ魇腋鶕䝼鹘y瓜子片變化而來,在傳統瓜子片中,用糖漿對一顆顆瓜子進行粘合,形成片狀。如果現在樓洪亮還是用糖漿,消費者肯定不會認同,糖漿含糖量高,不符合健康的飲食理念。經過多次實驗,樓洪亮最后用雞蛋進行粘合,雖然口味上沒有糖漿粘合那么甜,但少糖以后吃得放心,口感也很好。用了雞蛋以后,也出現了其他的問題,在打開包裝后,“西瓜子片”容易受潮,口感就不脆,需要消費者做好防潮措施或者盡快食用。
樓洪亮從一名烹飪老師到傳統糕點的改革者,也從技術人員慢慢轉變為需要綜合考慮的企業經營者。傳統糕點的改良、創新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是一項風險投資。樓洪亮說:“從立項開始,改良一個糕點需要抽取團隊進行技術研發,還需要進行傳統文化整理,我們不僅要恢復、改良糕點,更要尋找傳統糕點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最后還需要市場推廣,只有消費者滿意的糕點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前幾天,有好幾對新人找到樓洪亮,覺得在結婚時給賓客準備喜糖太普通,希望能在樓師傅工作買到古時結婚的傳統喜餅!八慕镱^”是金華人古時結婚必備喜餅,“四斤頭”是指紅回回、雙喜糕、擦酥、連環糕四款糕點,四斤頭是男方到女方家提親的必備品,也是宴請賓客時擺上桌子的點心。提親必須要提上這四款糕點,每種各一斤,故稱為“四斤頭”。將“四斤頭”融入現代婚禮具有很好的吸引力。樓洪亮說:“喜餅的創意很好,市場也很大,但傳統喜餅的口味太甜,太膩,也許老人還能吃得下,年輕人肯定不喜歡。傳統喜餅技術上要革新、創新,我已經有一個喜餅計劃,希望能研發出符合消費者口味的傳統喜餅!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