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黃志平一行來婺調研漁業工作。市政府副秘書長胡杰,副區長張璞,市、區水利漁業部門相關負責人陪同調研。
婺城是傳統漁業養殖大區,轄區內擁有中小型水庫及山塘近300座,可養殖面積約2.8萬畝。近年來,我區大力發展生態漁業,推廣水產養殖無公害、標準化建設項目,著力調整水產養殖結構,進一步加大優名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甲魚、珍珠、田鯉、觀賞魚、沼蝦等水產品已成為漁業特色產業;稻田養魚、池塘循環水養殖也成為漁業產業的新亮點。截至目前,全區注冊水產品牌5個,區級漁業龍頭企業1家,無公害產地、產品雙論證的養殖單位6家,規模102.57公頃。據統計,去年全區實現水產養殖產量1.03噸,產值2.17億元。
在瑯琊黿生國家中華鱉養殖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黃志平一行走進園區各個養殖區域,向園區負責人仔細詢問中華鱉繁殖培育、銷售經營、水產品質量安全管控和養殖尾水處理等情況,并察看了生態高效池塘循環水養殖的技術流程及實際效果。得知園區運用先進環保設施和生態手段處理養殖廢水、實現養殖污水零排放時,黃志平給予高度評價,鼓勵園區繼續堅持“生態循環、綠色養殖”理念,充分發揮園區優勢,大力發展效益漁業,推出更多的生態有機水產品投放市場、贏得客戶,進一步提升水產養殖的規模效益。
通過實地察看和聽取相關情況介紹,黃志平對婺城區漁業工作圍繞生態效益漁業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富民導向、積極調整漁業產業結構的做法表示肯定。他說,婺城地處浙中,是農業大區,也是魚米之鄉。雖然漁業在經濟結構中所占比重不大,但關乎民生、事關產業結構,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對婺城今后的漁業發展,黃志平要求,要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遵循精品導向和效益導向,進一步加強統籌規劃,整合優勢資源,優化養殖結構,進一步提高養殖綜合效益,做精做強漁業。要繼續推廣生態綠色養殖模式,通過堵疏結合,一手抓生態發展,一手抓污染治理,助推養殖轉型促治水,實現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良性循環。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