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8日是第十七個記者節,是一個屬于新聞工作者自己的節日。然而對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忙碌工作的我們來說,似乎每一天都奔走在婺城大地上。是的,永遠在路上,永遠在現場,永遠在傾聽,永遠在記錄,精神時刻緊繃,步伐時刻準備,這就是記者的真實寫照。
在記者節前夕,本報四位記者特意分赴四處,體驗四種不同社會角色。本報在此特推出記者節特別報道,讓親歷記者說出體驗故事,與讀者朋友共饗。
10:30-張易全媒體工作室:
看“五改”煥發“青春”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婺城區城中街道的明月街。我身后的這個墻面,就是這次明月街改造的重頭戲。改造前,這片墻面因為建造年代比較久遠,不少地方已經破損剝落,一到下雨天,墻體就會滲水,既難看又影響市民出行。改造過程中,婺城區“五改”指揮部對原有的墻體進行重新噴砂、粉刷,設計制作了宣傳欄,讓原本破舊的墻面“舊貌換新顏”,成了明月街上一處靚麗的風景線。
我作為一名普通的記者,從今年四月借用到婺城區“五改”工作指揮部,每天和指揮部工作人員一起走街串巷,深入老城區改造現場,蹲點拍攝、采訪、跟蹤報道,獲得最鮮活的素材,報道記錄婺城區“五改”工作的點點滴滴。
讓破舊小區煥發“青春”的是婺城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今年以來,婺城區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做優老城區”的重點民生實事來抓,大力推進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及環境面貌提檔升級。一方面,鋪管網、改道路、搞綠化、修墻體、增配套,幫助蝸居于此的市民,極大地改善生活環境,提升了幸福指數。另一方面,通過背街小巷市政設施的同步配套完善,提升城市內涵和顏值,促進城市實現有機更新。在不大拆大建的情況下,舊小區變身新小區,一舉兩得,實現了市民與城市的雙贏。
今年,婺城區共有35個居民小區列入老舊小區提檔改造項目,由政府出資實施改造,涉及戶數4128戶,惠及近2萬市民。其中,青春路、明月街兩側老舊小區是婺城老舊小區改造的重點區塊。目前,婺城區2016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一期已基本完工;項目二期三標已上招標平臺,一標二標正在開展各項準備工作。(記者周金權)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