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8日是第十七個記者節,是一個屬于新聞工作者自己的節日。然而對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忙碌工作的我們來說,似乎每一天都奔走在婺城大地上。是的,永遠在路上,永遠在現場,永遠在傾聽,永遠在記錄,精神時刻緊繃,步伐時刻準備,這就是記者的真實寫照。
在記者節前夕,本報四位記者特意分赴四處,體驗四種不同社會角色。本報在此特推出記者節特別報道,讓親歷記者說出體驗故事,與讀者朋友共饗。
17:00-傅偉炎全媒體工作室:
執著謀事業 方能成大業
從一堆堆蟲蛀鼠咬、破碎霉爛的古舊文獻里發現和把握商機,并最終把商機創富與社會責任緊密聯結在一起,這就是天下譜局的創業路徑。昨天,記者在該公司看到,家譜編撰、排版、印刷等各個車間內一派忙碌,公司員工正在為金華、東陽、義烏及省外的客戶趕制譜志。目前,該公司已經為國內400多個客戶編撰了譜志,接下的訂單都排到了明年。
“如果沒有做功德的心態,沒有堅守清貧的理念,我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良好的發展態勢,讓公司負責人饒玉華信心滿滿,坦言這幾年的辛苦都值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2008年落戶婺城的企業,當初只有3名員工,而且連續三年沒有盈利。發展到現在,已經有50多名員工,營業收入也由當初的10多萬元飆升至去年的400多萬元,今年則有望達到一千萬元,實現了超常規發展,成為省內譜志編撰領域的一家知名企業。
然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當初饒玉華成立公司從事家譜方志的收集、整理和編撰,曾經遭遇家人及朋友的反對,都認為他“做譜不靠譜”。的確,在國內做家譜是小眾行業、冷門行業,風險很大。誠如饒玉華所言:“成立公司的頭三年,基本是沒有盈利,甚至是虧損的,如果當初進入其它行業,或許早就賺得盆滿缽滿。但我自己的內心是平靜的、執著的。因為我覺得譜志這個工作,值得我當作一份事業,花費我畢生的精力來追求!”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饒玉華的執著堅守下,一步一個腳印埋頭苦干、苦心經營,目前不僅建有專注于集團管理與譜志編撰的天下譜局本部,還組建了專業的古籍印務有限公司,建立了專門進行大數據業務研發的浙江炫龍科技有限公司,并首次進入尋根、方志等領域,業務遍及全國16個省、市及自治區。為了尋求企業更大發展,饒玉華計劃打造一座譜志文化產業園,目前他正在積極聯系洽談,將中國倫理博物館引進婺城,這將是一座集展示、體驗、傳承中國倫理文化等功能于一身的文化產業綜合體。
(記者手記)在與企業有關人員的對話中,記者感受到了執著、堅守的力量。試想,若是當初饒玉華連續三年不盈利就放棄的話,就沒有天下譜局這家企業,更談不上今天的輝煌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做事業與做企業也是同樣一個道理,沒有艱辛的付出,沒有誰能夠可以隨隨便便成功。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天下譜局給我的啟示是,需要抱著執著堅守的公德心和態度,堅持不懈做好內容,深入采訪去蕪存真,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好新聞,才能達到新聞工作的勝利彼岸。 (記者傅偉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