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酈莎
婺城區作為金華中心城市的核心區,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舊城改造勢在必行。隨著“走在前列、共建金華”號角的吹響,近兩年,婺城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以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城中村改造、撤村建居社區市政設施改善及危舊房改造作為重要抓手和著力點,進一步做好“做優老城區、做強新城區、做美大郊區”三篇大文章,跑出了轉型升級的“加速度”,不僅贏得了廣大百姓的好評,也讓老城區煥發了新活力。
城中村:改造人居環境增進民生福祉
“陳大姐,你們家里現在幾口人,子女和你們一起住嗎?”“吳師傅,你們家對征收工作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和我們溝通!薄6月初以來,城西街道西郊城中村改造正式進入入戶調查階段,各征收小組開始深入被征收戶家中了解情況,為西郊未來的“提檔升級”做著準備,而這場西郊的“變革”,居民們已經盼望了多年。
西郊村地處沿江與環城西路的城郊結合部,位于環城西路以東,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現有人口2200人,其中60%為歷年土地征用的招工人員,目前大部分因企業改制而下崗,戶口已回遷至西郊社區;區塊內外來務工流動人口近1萬人,主要居住在西郊村出租房內,這里的環境衛生、治安條件都很差,居民要求徹底提升人居環境的愿望十分強烈。
據村工作人員介紹,此次西郊城中村改造將涉及西郊四個自然村,700多戶,征遷面積230畝左右,包括租賃經營的100多家低小散沿街店鋪。改造將遵循“公寓式安置、小區化建設”的模式,以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提升配套基礎設施,盤活西郊區塊用地資源、轉變居民生產經營方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目前,西郊城中村改造征遷紅線已張貼公示,調查評估工作進展順利。
據悉,婺城區涉及改造的城中村有26個,其中二環以內25個,二環外1個,涉及8個鄉鎮(街道)。今年,婺城從建設都市核心和做優老城區的高度出發,自我加壓,一口氣列出了10個村實施城中村改造計劃。隨著洪源區塊城中村改造拆除工作完成,鮑楊、西郊、三聯、五星等村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也乘勢而上展開。
驕陽似火,卻擋不住婺城鐵軍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步伐。在鮑楊村改造一線,乾西鄉干部們頂著高溫酷暑,挨家挨戶開展入戶調查、測繪評估、政策宣講等工作,以大干快上的狀態迅速投入到城中村改造中來;在白龍橋鎮三聯村,在確定了拆遷范圍紅線和安置地塊紅線后,相關前期工作已啟動,工作小組的成員們“整裝待發”,用實際行動唱響城中村改造新序曲;在城北街道五星社區,田里自然村安置房項目也順利取得立項批復,為改造掃除了一大障礙……列入今年城中村改造的各個村“比學趕超”、蹄疾步穩推進各項工作,讓城中村的居民們期待萬分。
據婺城區農居建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區建管中心將在符合城市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整合村莊間土地資源,統一規劃,集中安置,解決城中村居民的“后顧之憂”。目前,洪源、鮑楊等區塊的安置房建設已經開展前期工作,勤儉一期安置房已完成墊層建設,地上部分正在加快施工進度。
酒坊巷:挖掘老街文化做好古韻文章
提起酒坊巷,想必是不少老金華人難忘的記憶。
酒坊巷位于金華市區城東片區、古子城城垣遺址西側,是一條呈南北走向的“I”字型巷道。它南起飄萍路,北至石榴巷,全巷長約615米,寬4~6米。巷內共有登記在冊的歷史建筑16處。其中,酒泉井更是見證了金華府酒的輝煌歷史和酒坊巷的由來,被載入了《中國井文化》一書,步入中國名井之列。
多年來,酒坊巷沒有受到城市開發的影響,依然保留著古巷完好的風貌和格局。但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短板,比如巷內的基礎設施不完善、房屋廚衛配套不全、產權結構復雜等問題。由于基礎硬件和配套設施嚴重滯后,酒坊巷難以有效引入旅游服務業態,豐富的文化資源又因缺乏有效整合、包裝宣傳,得不到挖掘和弘揚。
為進一步做好酒坊巷保護提升工作,今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酒坊巷區塊內房屋進行征收,3月上旬,婺城區酒坊巷區塊征收紅線圖經市規劃、建設部門和區政府常務會議討論確認后,正式對外公布。
翻開征收紅線圖,可以看到,酒坊巷區塊計劃拆除的有將軍路七層沿街樓、六層商住樓、金華六中的房改房,市住房保障中心的房改房等,還有部分雜亂無章的零星房屋,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而實際征收面積超過4.2萬平方米,沿酒坊巷兩側民房大多被列入征收范圍。換言之,約有2.7萬平方米房屋征收后將進行修繕、保護和利用。
酒坊巷區塊改造提升的大幕已經拉開,如何把這出“大戲演精彩”,成了很多市民關心的話題。
“歷史街區不同于文保單位,最好的保護就是參與到社會發展的利用之中,目前婺州古城正在創建4A景區,酒坊巷也是景區傳統文化的有效展示地之一!睋懦寝k相關負責人介紹,金華子城城垣遺址在浙江乃至全國的城市發源中保存較為完整,酒坊巷的保護改造將為子城城垣遺址的展示提供基礎。
那么,未來的酒坊巷將會呈現出怎樣的一番新面貌呢?婺城古城保護提升指揮部對此作了梳理,初步定位為抗戰文化、酒文化以及名人故居、休閑餐飲和老金華生活情境體驗的功能區塊,將充分挖掘酒坊巷歷史文化,有效整合建筑資源,重現古樸文化底蘊和沿街風貌,還原酒坊巷民俗風情,彰顯古城文化特色,讓老金華人的傳統記憶在此鮮活呈現,力爭將酒坊巷打造成古子城區域文化產業保護建設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根據前期規劃的初步設想,重頭戲就是在將軍路與酒坊巷交叉口設立子城城垣遺址保護區,作為酒坊巷文化展示的主要窗口和陣地,打造一個集文化展示、休閑娛樂及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古城墻文化廣場,并通過城垣、墻雕、小品等元素,讓古子城城垣遺址顯山露水,成為一處古韻味十足的新景點。
目前,酒坊巷兩側建筑基礎數據調查已完成,保護改造方案也已進行了一輪專家評審。接下來,在實施區塊房屋征收的同時,同步完善設計方案,為做好“古”、“韻”文章,復原城市記憶,打造旅游、文化綜合性景區打下扎實基礎。
老舊小區:改出新風采 共享新生活
草皮鋪上了墻面,中國紅配上一顆顆閃耀的五角星……近日,不少居民發現,武警支隊門口的楊思嶺路,又有了可喜的變化!敖涍^老舊小區改造,不僅30多年的老房子穿上了新衣裳,街巷也變得漂亮又有特色,現在,好多人都專門跑到我們這里來拍照呢!”居民王大爺指著煥然一新的楊思嶺路,自豪和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
讓破舊小區煥發“青春”的,正是婺城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今年以來,婺城區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做優老城區”的重點民生實事來抓,大力推進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及環境面貌提檔升級。一方面,鋪管網、改道路、植綠化、修墻體、增配套,幫助蝸居在老舊小區數十年的市民,極大地改善生活環境,提升了幸福指數。另一方面,通過背街小巷市政設施的同步配套完善,提升城市內涵和顏值,促進城市實現有機更新。
據了解,今年,婺城區共有世紀花園小區、馨園小區、浙中公寓等31個居民小區列入老舊小區提檔改造項目,涉及面積37.2萬平方米,惠及4229戶市民。這些小區的房屋大多建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存在外立面單一、墻面老舊脫落和滲水、管線外露影響美觀等問題。婺城區根據改造實際,將對該區塊著重進行房屋外立面美化、屋頂補漏、拆除違章搭建、木窗改鋁合金,庭院整治、小區亮化等工作。
除此之外,還有楊思嶺路、新華街、勝利北街等8條重點街區的立面改造和含笑巷、錦家巷等18條背街小巷改造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如今,走在市區楊思嶺路和通園路,以往灰敗破舊的老房子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穿著彩色外衣的“新房”和處處充滿文藝氣息的設計。在市區人民東路等地段,各個店家都統一安裝制作了新店招,使街面整體美觀養眼、秩序井然。親眼目睹一個個小區、一條條街道發生著變化,居民們紛紛為政府惠民舉措點贊:“政府花這么大的精力和財力改造老舊小區,讓大家既意外又感動,原來我們并沒有被遺忘,經過改造以后,小區原先的宜居美麗氛圍又回來了,不買房不搬家,老房轉眼變新房!
“老舊小區改造不需要大拆大建,在不破壞原有的居住生態的基礎上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質量,既是一項改善人們生活環境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項保存城市記憶和人文脈絡,促進城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據區“五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按照市、區領導的工作部署,婺城區將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撬動城市有機更新,全力做優老城區,讓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交通:
打通斷頭路織密交通網
連日來,在解放西路優化改造現場,施工人員正在揮汗如雨地進行道路建設。經優化改造,一條煥然一新的通衢大道讓不少市民眼前一亮。
今年2月,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交通廊道路網格局,加快實施雙溪西路西延項目下穿公鐵立交和解放西路西延工程,謀劃實施人民西路西延等工程,全力打通斷頭路、織密交通網,推動實現“南北暢達、東西貫通”。
據了解,解放西路改造工程(婺州街至雙龍北街)西起婺州街,東至雙龍北街,道路全長約930米,道路紅線寬度40米。本工程結合區塊舊城改造內容,對解放西路進行優化提升,包括道路、排水、給水、電力、弱電、燃氣等市政管線工程,交通、照明等附屬設施工程。改造后,二七區塊的品位將得到提升,并在未來與乾西區塊實現快速對接。解放西路西延打通后,短短千余米路就能對接二七區塊,勢必帶動乾西區塊快速發展。
除了解放西路優化改造進展順利,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雙溪西路西延下穿浙贛鐵路工程也已獲得上海鐵路局的審核批準,該項目可以在年內開工建設。而人民西路西延隨著洪源區塊城中村改造的強勢推進,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據了解,雙溪西路西延工程全長約6公里,其中開發區段約為3.3公里,投資約1.2億元。婺城段(二環西路至浙贛鐵路)約2.7公里,投資預計為2億元。建設內容包括總長約為230米的下穿鐵路的公鐵立交工程及全長約2.5公里的道路工程,初步設計寬度為40米,設計時速為50公里。
“未來雙溪西路西延全線打通后,完全可能建成一條城市快速通道!睋某切鲁菂^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由于道路線位基本上是沿著婺江南岸西行,與沿線南北向的其他道路呈T字形相交,與現在的賓虹西路相比,少了很多十字路口,因而車輛通行會更通暢、更便捷。項目建成后,它既有主干道快速通行的能力,更有助于婺城新城區全面接軌主城區、融入主城區,進一步增強新區的集聚輻射作用,提升新城區的人氣商氣。
值得關注的是,婺城新城區乾西區塊還規劃了“一縱四橫”的路網框架,縱向(南北方向)的主干道為環城西路,橫向(東西方向)的主干道包括人民西路、長湖路、易通路和婺江西路。也就是說,除了雙溪西路西延外,四大西延工程中人民西路、解放西路、婺江西路全部要與乾西區塊實現延伸和對接。
未來,婺城還將推進婺江西路優化改造工程。該工程(婺州街至八一北街)是二七區塊改造主要的市政公共配套項目,也是生態廊道建設工程的重點項目。該項目道路西起規劃婺州北街,東至八一北街,道路全長約1.9公里,紅線寬度30米內容包括道路,排水(雨污管道)、隧道、管廊、給水、電力、弱電、等市政管線工程,綠化、交通、照明等附屬設施工程。工程主要分三段,婺州街至鳳山街為新建段,鳳山街至二七路為隧道段,二七路至八一北街為改造段。
市政設施:
從“細節”入手做到群眾心坎上
“以前,我們這里污水處處流,路面高低不平,小區內有種菜的,還有養雞的,別人都說我們小區的環境比農村還差,F在經過改造,污水流入市政管網,路面變得寬敞平坦,大家住起來都覺得舒心!”最近,家住新獅街道勤儉社區的王師傅逢人便夸政府的惠民政策好,讓自己的小區有了大變樣。
而王師傅口中的惠民政策,正是婺城區推出的撤村建居社區市政設施改善工程。自2015年起,根據《金華市區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和撤村建居社區市政配套設施改善工作實施方案》及《關于市區撤村建居社區市政配套設施改善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針對暫不實施城中村改造的社區,婺城區提出開展市政設施改善工作,確保廣大群眾的基本生活設施得到必要的維護和改善。改善的內容分六方面:雨污管道分流改造;消防通道及道路硬化改造;水、電一戶一表改造;環衛設施改善;綠化提檔;“五線”下移改造等(具體按實際情況確定)。
2015年,婺城區分別將城北五星(后城里)社區、城北洪源社區、城東東郊社區、新獅街道駱家塘社區作為試點,實施市政設施改善,獲得了群眾的一致認可。2016年起,結合全區實際,撤村建居社區市政設施改善工作又圍繞“五水共治”開展,啟動了通園溪流域的康村、車頭、道院塘和回溪流域的十里牌樓、方井頭、后垅、五一共七個社區的改造工作,同時把洪源溪流域的高村(未撤村建居)和回溪流域的勤儉村(正在實施城中村改造)也納入市政設施改造范圍。
得知這一利好消息后,新獅街道迅速行動起來,籌備污水管網改造相關事宜!耙郧扒趦社區的房子都是居民們自己造的,生活污水大約三分之二往東排入回溪,三分之一往西排往迎賓大道的市政管網,是回溪重要污染源之一,F在政府做的截污納管工程讓污水流入市政管網,居民們就再也不用忍受天熱水塘發臭、雨天家里污水倒流的現象了!”新獅街道副主任盛有紅說。
據悉,勤儉社區截污納管工程于今年2月17日開工,目前,已順利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正準備組織驗收。與此同時,新獅街道駱家塘的截污納管工程、方井頭社區新區的路面路面硬化工程、后垅新區的道路建設、醒獅路的改造都已悉數完成。“宜居”在這里,正從一個硬邦邦的詞語變成一個個活生生的場景。
記者從據婺城區農居建管中心了解到,除了新獅街道,截止到2017年6月底,各個社區的雨污管道分流改造已全部完成,接下來準備進行區塊內綠化提檔的升級。目前勤儉、道院塘社區已完成了工程預算的編制工作,正準備上區招標平臺;康村、車頭、十里牌樓、五一社區正在圖紙設計階段。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