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戰略”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精神要旨上是契合的,在內在邏輯上是相通的,在具體要求上是一貫的;“八八戰略”不是管一地一域的,不是管五年十年的,而是管全局、管長遠的,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和總綱。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是態度、立場和原則問題,是講政治的重要體現。從2003年開始到現在,15年來歷屆區委一任接著一任干,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近日,婺城區委七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區政府九屆一次全會召開,區委書記王健在大會上作了題為《緊扣八八戰略拉高執行標桿為與全省同步實現“兩個高水平”奮力前行》的工作報告,動員全區干部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決執行好省委、市委戰略部署,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確保與全省同步實現“兩個高水平”宏偉目標。
王健書記所作的報告,對標對表“八八戰略”部署要求和“兩個高水平”目標任務,是婺城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的重要遵循和指南,必將指引著婺城這艘航船到達富民強區的勝利彼岸,讓76萬婺城人民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報告提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續寫“八八戰略”新篇章,交出婺城貫徹落實的優異答卷,必須深入貫徹省黨代會和市黨代會精神,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準確領會其精神實質,并根據“四個導向”調整工作重心、優化工作方法,毫不遲疑、毫不動搖、毫不松懈地繼續將“八八戰略”貫徹落實到婺城改革發展事業中去。
多年實踐也證明,干好婺城的工作,必須深化運用“八八戰略”的系統思想,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創造發展新優勢,高標準執行,高起點定位,校準浙江藍圖婺城坐標,特別是貫徹落實好省委書記車俊關于金華要重點發揮和放大“市場+制造”“改革+開放”“區位+規劃”三個優勢的指示精神,厚植優勢,補齊短板,為“走在前列、共建金華”作出更大的貢獻。
這些年來,婺城緊扣“八八戰略”,厚植優勢、揚長避短,攻堅克難、狠抓落實,一批大事實事干成了而且干得漂亮
自200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提出“八八戰略”以來,歷屆區委緊握這把發展“總鑰匙”,接力續跑抓落實,開拓創新譜新篇,不斷推進“八八戰略”在婺城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發揮體制機制優勢深化改革。堅持從政府自身改革破題,逐步完善行政機構和園區、鄉鎮管理體制,體制機制更為精簡、靈活、高效。堅持市場配置資源的改革方向,從“一站式”政務平臺建設,到“四張清單一張網”,到“最多跑一次”改革,簡政放權的步步深化促進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釋放了發展的強勁動力。
發揮區位優勢推進開放發展。大力發展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級公路,構建了“五縱七橫”交通網絡,浙中城市群“一小時通勤圈”中心樞紐初具雛形,成為接軌上海、融入長江三角洲的重要區域性中心城市。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培育了一批掌握前沿科技、占領高端市場的行業領軍企業。
發揮塊狀特色產業優勢加快轉型升級。以七大主導產業為基礎,強化科技引領,打好“拆、治、歸”系列組合拳,大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區域經濟向城市經濟、都市區經濟轉型,并創建了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等一批高等級科創平臺,以“四大百億”產業為核心的現代產業體系逐步成型。
發揮城鄉協調發展優勢推進城鄉一體化。規劃完善“一帶、兩城、三區、多點”空間布局,大力推進老城區有機更新、新城區開發建設和大郊區發展,城鄉一體化步伐不斷加快,2016年城市化率達到75.7%。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4年超過城鎮。
發揮生態優勢加快綠色發展。大力推進“五水共治”、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治水、治氣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區Ⅰ-Ⅲ類水質斷面達到91.67%,森林覆蓋率達到57.9%,AQI優良率達到80.6%,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
發揮山區資源優勢推進西南山區扶貧開發。深入實施“精準扶貧十大行動”,積極發展來料加工、生態種植、休閑旅游和健康養生等產業,有序推進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建設和地質災害點群眾異地搬遷,欠發達山區脫貧提速增效,全面消除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絕對貧困現象。
發揮環境優勢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深入開展“平安婺城”建設,創新“四個體系一張網”綜治工作模式,建成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加快社會治理現代化步伐,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
發揮人文優勢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著力鞏固提升區鄉村三級公共文化陣地,古子城建設、古村落保護、文化禮堂建設卓有成效,公共文化設施總面積達18.1萬平方米。大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傳統文化傳承、“信義婺城”品牌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文化服務供給、文化隊伍建設齊頭并進,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富有。
15年來,在“八八戰略”指引下,婺城順利完成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發展規劃,推動了“十三五”順利開局,婺城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今年,婺城按照市第七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圍繞“五大戰略”謀劃全局,根據“三條廊道”“十百千萬工程”等重大部署制定戰術,全力打好“八大戰役”,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四個進”:經濟發展穩中有進。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9.3億元,同比增長6.0%;區級財政總收入25.22億元,同比增長7.1%;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47元,同比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95元,同比增長8.3%。城鄉協調大步邁進。推進“三改一拆”和“五改”工程,全面完成洪源區塊、安地村改造一期征遷和酒坊巷區塊簽約;推進綜合交通廊道建設,推進五水共治,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向鄉村延伸。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堅持以改革破解民生發展難題,實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公布“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項773項并逐步落實到位;建成“四個平臺”,實現了網格員“多員合一,一員多用”;新建居家養老照料中心18家,浙師大附中教育集團掛牌成立,婺城人民醫院完成了全面托管簽約,省文明城區創建有序推進,地質災害點搬遷避讓、防汛救災、安全生產、矛盾調解等工作扎實有效,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集中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營造了心齊氣順、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抓好意識形態領域的思想指導,宣傳思想工作富有成效。全面打贏村級組織換屆攻堅戰,以“治水剿劣”推進村(社)組織換屆的經驗做法得到市委肯定。
拉高執行標桿,高質量完成省委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續寫“八八戰略”和“兩個高水平”的婺城新篇章
總結婺城踐行“八八戰略”的豐碩成果,是為了進一步堅定續寫“八八戰略”新篇章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著眼新的歷史方位,省委確定了“兩個高水平”總目標、“六個浙江”具體目標和“四個強省”工作導向,為浙江各級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提供了新的重要遵循。我們要認真對標,找準差距,清醒認識婺城發展短板,進一步提升落實省委決策部署的精準性,以“時間上與全省同步,增速上趕超全省均值”為要求,加快補齊短板,力爭早日建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的強大內核。
圍繞實現“兩個高水平”總目標和“六個浙江”具體目標,省委確定了七方面主要任務。我們要狠抓執行力建設,拉高干的標準,強化干的動力,提升干的效果,以工作的高質量實現發展的高質量。
推進轉型升級,提升經濟發展質效。落實全面振興實體經濟要求,堅定不移“做強新城區”,推進“清閑促產”行動,做強工業主戰場、主陣地。推進重點區塊開發建設,集聚高端要素,集成科創功能,聯動推進“互聯網+”“智能化+”“標準化+”“文化+”,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全力打開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打好“拆、治、歸”組合拳,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倒逼傳統企業向“高、精、特、新”轉型。完善領導聯系招商制度,轉變招商方式,切實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成長性好的大項目、好項目。實施企業成長計劃,打造新的百億級發展平臺,形成百億級有效投資,培育百億級大企業大集團,達到百億級地區生產總值增量。
推進改革開放,提升發展活力。堅持以改革促開放促發展,最大限度釋放改革開放紅利。立足扁平化,深化放管服,壓縮層級,提高效率,進一步完善新城區管理體制,積極穩妥推進鄉鎮、村(社)撤擴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施全流程網上辦理,努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政務環境最優、群眾和企業獲得感最強”的發展環境。深入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逐步推進工業企業畝產效益評價全覆蓋,形成“創新論英雄、畝產論英雄、節能論英雄、減排論英雄”的鮮明導向。抓牢“一帶一路”機遇擴大開放。抓牢金華“三大通道”建設機遇,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興市場,進一步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推進城鄉統籌,提升核心區發展能級。以“五改”為突破口,掀起大拆大改大整熱潮,推進城鄉發展大立大美。加快二七區塊復建,打造金華城市濱水精品居住區和舊城改造示范區。推進洪源、鮑楊、西郊、后地、田里區塊整體改造,強化城市設計,加快建設高鐵小鎮。抓住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契機,形成新城老鎮協同聯動、融合發展的格局。實施雙溪西路、解放西路與人民西路西延工程,打通東西橫向“斷頭路”,推動新城區與主城區融為一體。積極開展美麗鄉村示范區創建,提升桂花飄香、秀美南山風景線,建設具有詩畫江南韻味的美麗城鄉。
推進民主法治建設,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建立完善區領導學法制度,健全依法決策程序和機制,加快打造法治政府。進一步加強人大和政協建設,更好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決定重大事項、監督“一府兩院”、選舉任免職能作用,支持和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推進鄉鎮(街道)四個平臺建設。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加強民主法治村(社區)培育,完善村規民約,不斷提高農村依法自治水平。
推進文化繁榮,提升核心區軟實力。用好“兩微一站一端”新媒體,辦好黨報黨刊,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著力講好婺城故事。抓好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做好“最美婺城人”選樹工作,擴大“信義婺城”品牌影響力。建好農村文化禮堂,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抓好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特色化建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做好歷史文化村落和文保單位保護,加強非遺保護,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編密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推進“五區同創”,全方位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爭創全國教育現代化區,新建二七區塊金師附小教育集團小學等學校,推進名牌學校集團化辦學,抓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爭創省級衛生應急示范區,完善疾病防控體系。爭創省級食品安全區,提高食品藥品監管效能,管好“舌尖上的安全”。爭創“無違建”創建先進區,推進鐵腕拆違控違,拆出發展空間、良好環境和公平正義。爭創省示范文明城區,大力營造人人養成文明習慣、處處實踐文明行為的社會風尚。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美麗婺城建設水平。深化“811美麗婺城”建設,開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全方位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構建“美麗經濟、美麗環境、美好生活”三美融合新格局。圍繞“一軸、三域、四帶”空間布局,打造廊道核心區、生態標桿區。做強仙源湖旅游度假區這一龍頭,以梅溪為軸統籌抓好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帶動南山旅游大開發。完善生態廊道規劃,以美麗城防、美麗公路、美麗鄉村為重點,全面推進生態廊道精品線建設。以把全域建成大景區的理念,謀劃實施“大花園”建設行動,建設若干“詩畫婺城”示范點,打造一流的生態旅游目的地。
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實現“兩個高水平”提供堅強保證。擔負新使命、實現新藍圖,必須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區上下要牢牢把握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內涵新要求,進一步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推動思想政治、鐵軍建設、基層基礎和黨風廉政建設全面過硬,切實做到管黨有方、治黨有力、建黨有效。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