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處有人家
如果要形容塔石鄉的岱上村,恐怕沒有比“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更適合的了。岱上村地處婺城區西南的一山腰盆地,在金華、麗水、衢州三市交界之處,海拔600多米,背靠1200多米的"石頭王山",距離金華市區70公里左右,即使從村中到附近最近的村落,也有2.5公里的路程。全村一分為二,東西兩邊分別為岱上村、關山頭村兩個自然村相距1公里,遙相呼應。村內道路呈太極分割線狀,早有太極兩儀一說。群山連綿起伏層巒疊嶂,狀如蓮花的花瓣環抱著整個村莊。
村中共有93戶人家,246人。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求學、工作,留在村上的村民只有八九十人,以種植西紅柿、辣椒、四季豆、茄子等高山蔬菜為生。即使是如今正值盛夏時節,烈日當頭,也絲毫沒有影響村民們的勞作勁頭,在田間地頭,大家揮汗如雨,盼著地里的蔬菜茁壯成長,帶來好收成。
自然饋贈出良品
塔石鄉地處山區,境內群峰盤亙,圍繞著鄉鎮所在地,分布著眾多特色各異的村莊。嶺邊村以高山梯田而小有名氣,珊瑚村以擁有古樹群而知名,而要說到岱上村,就不得不說那方水土,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與生態優勢,不僅養育了勤勞樸實的村民,也孕育出了品質上乘的岱上高山蔬菜。
岱上村的土質較為特殊,為黑土壤,雖然名字叫“黑壤”但利用價值卻很大,適用于發展農、牧業和林業。一般來說,土壤的顏色越黑,肥力就越高,含有更多的營養物質,在如此土壤上種植出的蔬菜自然能吸收更多的養分。除此之外,岱上村因海拔較高,高山立體氣溫差異明顯,就岱山村600米的海拔高度來說,平均氣溫比平原要低3℃左右,避免了高溫時期對不耐熱蔬菜生長發育的危害,再加上晝夜溫差有20℃左右,對于蔬菜作物的養分積累非常有利,這就使得高山蔬菜相較于一般蔬菜而言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高山地勢也給予了蔬菜可以“享受”到的更加純凈無污染山泉水的自然優勢。在這樣的好土、好水、好空氣孕育之下的純天然無污染高山蔬菜讓人贊不絕口。
辛勤勞作享美味
眼下,正是番茄的成熟期,每天清晨,天才蒙蒙亮,村民就開始忙活起來,鄉間小路上滿是戴著草帽挑著滿滿兩籃番茄的村民。新鮮采下的番茄還有些泛青,但都已成熟,只需靜置一個晚上,番茄中的天然抗氧化劑番茄紅素就會逐漸積累,使得番茄呈現出紅色喜人的姿態。跟隨著村民走進田間,蜿蜒的藤蔓上掛滿了長勢喜人的番茄,隨手摘一個熟透的,在山泉水里稍作清洗就能成為清涼解暑的“良藥”。一口下去,清新鮮美的味道充斥在口腔的每一個角落,外層香脆,內層爽滑,再配上酸甜適中的口感和高山番茄特有的鮮香,讓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新鮮摘下的番茄經過分揀裝筐,第二天清晨,便會整齊地擺放在貨車上,運往金華市區農產品交易市場銷售。岱上村的高山番茄因其品質高,口感好,在金華農產品交易市場可謂是小有名氣,吸引了來自浦江、溫州、桐廬等各地的經銷商前來采購。“我們每家都有專門的筐用來裝番茄,上面都寫著每家的名字,有些經銷商采購了幾次都比較滿意就會認準一家購買,所以我們自己也得好好把握質量關嘞!”高山番茄種植大戶傅文高說到。
成熟技術領風騷
在早期種植番茄的過程當中,村民們也沒少吃苦頭。番茄和茄子等作物容易出現連作障礙,連續種植幾年病蟲害就會加重,產量逐年下降,再加上品種的保質期短,運輸不便,造成不少番茄只能爛掉。
在這進退兩難之際,村里來了“大救星”。在來自農科院的專家的指導下,在番茄的種植上,采用了嫁接技術,有效克服了連作障礙,產量高且穩定,尤其是在采用鋼架大棚技術生產后,可以從7月采摘到11月,改變了過去打霜后就沒有番茄的歷史,彌補了蔬菜淡季供應的空缺。番茄的產量上去了,效益自然就好起來,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種植高山番茄的行列中來,岱上村也成了名副其實的高山番茄專業村,周邊的村落紛紛過來取經,也開始種植高山番茄。
“雖然高山番茄品質較市場上一般品種的番茄品質高,但是因為現在沒有形成一定的品牌,售價相對較低。”岱上村干部介紹到,目前,村中已成立專門的高山蔬菜合作社,對出售的番茄進行質量把關,接下來,合作社還會將村中的高山蔬菜進行統一包裝銷售,走精品化路線,培育出更高品質的番茄,讓更多人能夠享用到山里的美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