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婺城區以潔美城鎮創建為抓手,廣泛開展潔美家園創建行動,通過實施“庭院、道路、河道、村莊”等點線面結合的綜合保潔工作,全面清理整治各類環境衛生問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建立完善鄉鎮黨委領導、村級組織直接負責、黨員示范引領、群眾全面參與的美麗庭院建設工作網絡和工作機制,按照“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標準,扎實推進“黨建+”美麗庭院創建活動。
樓院間的綠色故事
“這個牡丹花喜歡陽光但是夏天又不能放在太陽底下暴曬,像現在的這種氣候適量澆些水,別讓土太干就可以了。”家住城東街道八詠樓鼓樓里的彭壽廣一邊向鄰里介紹著牡丹花的養護技巧,一邊隨手從花盆里捏了一撮土告訴大家何種濕度的土壤適宜牡丹生長。自從學校退休之后,彭壽廣就主動認領了鼓樓里片區花壇綠化管理工作,還發動周圍的鄰居也一同加入到庭院綠化當中。他所在的樓道曾被市創建辦評為“綠化庭院”,他家還被授予市“綠色家庭”的稱號。
走進庭院,整個樓道處處充滿綠意,和周邊白墻黑瓦的建筑交相輝映,讓人的心情頓時放松了許多。露臺上,兩側擺滿了各類綠色植物,深綠淺綠縱橫交錯,像是一幅精致的畫作;頂部的架子上爬滿了藤條植物,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綠色花架,既能遮風擋雨又為庭院增添一抹新意;桂花競相開放,小小的花瓣卻釋放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充滿了樓道的每一個角落;松柏散發出一種勃勃的生機,像是一名士兵昂首挺胸,迎接著陽光的洗禮……“這里還有很多花,現在不是花季,春天的時候百花爭艷,別提有多熱鬧了!”說起這個庭院,周邊的鄰居沒有一個不拍手稱贊的。
彭壽廣不僅在閑暇時光植樹種花,還主動擔當樓道長,不論是房前屋后還是樓梯露臺,都看不到一點垃圾。雖然身體欠佳,他還是十分積極地為庭院的建設出謀劃策,努力讓庭院的環境變得更加秀麗。正是因為這些生機盎然的植物,加之彭壽廣的不斷努力,樓道當中人與植物和諧相處,整個樓院也是充滿了歡聲笑語。
(見習記者呂璐)
養殖場的完美轉身
走進莘畈鄉大立元村,在眾多的現代化建筑住宅區中,有一座白墻黑瓦,徽派風格的建筑格外顯眼。走進院子,最吸引眼球的要數庭院中間以茅草蓋頂,以樹樁為凳的涼亭,頗具古風,涼亭四周種滿了各色植物,青翠欲滴的芭蕉葉、含苞欲放的月季花交相輝映,鮮艷的色彩為庭院增添了不少生氣。院中還有一口以石頭砌成的水池,引山間活水入池,潺潺的水流清澈見底,不時還能看到幾條小魚悠閑游過。
看著這樣的景色,完全無法想象,去年這里還是一個養豬場,如今已被改建成為別具風格的餐廳。“說是餐廳,其實也就是為了方便和朋友們聚聚。”說起改建的初衷,餐廳的主人盛紅波介紹道,“當初因為保護水源的需要,我們就把養豬場拆了,畢竟現在條件好了,大家對于環境的要求也高了,我們當然也不能做影響環境的事情。”從養豬場到景色宜人的餐廳,盛紅波以實際行動支持著婺城環保事業的發展。
雖然關停了養豬場卻多了個親朋好友聚會的好去處。從餐廳的整體設計到餐廳的建設,盛紅波都親身參與,小到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大到餐廳整體布局結構設計,他絲毫都不馬虎,看著餐廳在自己的手下變得初具規模,一點點完善起來,盛紅波內心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鄉下空氣好,在城市呆久了就想要回到鄉下換換環境。”如今,每逢節假日,盛紅波都會邀上三五好友到自家餐廳聚會,吃的喝的都是鄉間野地最自然的味道,就餐之余還能到周邊爬爬山摘摘水果,體驗城市里面沒有的農間樂趣。
(見習記者呂璐)
沙溪村的健康生活
余永新作為新獅街道沙溪村的一名老干部、老黨員,一直倡導著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他還十分注重科學理性、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將喝完的飲料空瓶子和可以再回收利用的東西進行整理存放,他告訴記者,這些別人眼里的垃圾,其實都是寶貝,等到村里有人來回收的時候,再一起拿出來賣出去,這樣一來既很好地避免了資源的浪費,還能有效地防止環境受到污染。余永新邊將手里的空飲料瓶子放進一個大紙箱子里,邊說道:“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美德不能丟。”
余永新還十分注重美化自家的環境,認真履行垃圾分類的工作要求,使之成為全家人的良好生活習慣。他為了突出綠色環保的理念,在自家房前屋后種植了形形色色的樹木、花卉,余永新還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一口小池塘,并搭建起一座小亭子,供大家平日休閑娛樂的同時,為家庭營造起了一個舒適和諧的生活環境。一到傍晚,周圍的鄰居們就會不約而同地來到他家院子的亭子里閑坐,拉家常。
正是在這樣潛移默化的感染之中,余永新將自己良好的生活態度融入到了大家的生活當中,還將他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傳遞給更多人,讓大家都愿意投身到建設美麗家園的行動當中來,真正成為了參與者,同時成為了受益者。
(記者胡艷)
花香滿園的和睦之家
走進竹馬鄉方下店村村民方艷的家中,撲面而來的是清新沁人的花香,只見整潔美麗的庭院里長滿了各式各樣的花花草草,抬頭映入眼簾的是茂密的葡萄藤架。方艷告訴記者,因為一家人都非常喜愛種養植物,所以現如今在自家庭院內擺滿了漂亮的花卉,每個人都會用心去關愛著庭院內的一草一木,堅持定期修剪,使得整個庭院生機盎然。看著自家美麗的院子,方艷笑著說道:“我這個人就是特別愛干凈,一天不打掃就會覺得很難受。”所以在她家的庭院內,從不隨意堆放雜物。
進入屋內,中西結合的裝修風格讓人眼前一亮,家具擺放井然有序,廚房、廁所內也氣味清香。自開展“四治兩化”這一活動以來,方艷一家人一直都積極配合村兩委的工作,從自家各類小事開始做起,無論在屋里還是屋外看見垃圾,每個家庭成員都會及時去撿起來,放進垃圾桶內,以保持整個家的整潔。與此同時,家庭的每一份子都有著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日常處理生活垃圾時按照可爛和不可爛正確分類,真正做到了農村垃圾自覺分類。從倡導農村庭院門前“三包”制度以來,這家人隨時保持著庭院內外的衛生,一家人積極參與到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中的“環境整治工程”活動之中,為促進美麗鄉村建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記者還從村干部處聽說,這個四口之家的生活態度十分積極向上,家庭氛圍和睦、互敬、民主,他們一直秉持著“和為貴、慈為本”的生活理念,做到尊老愛幼,深得街坊鄰里的好評。他們以實際行動感染著周圍鄰里,將正能量傳播給大家,成為了大家日常生活學習的典范。
(記者胡艷)
小橋流水的詩意家園
來到乾西鄉黃橋頭村吳店自然村的陳希福家中,記者看到該戶庭院的外觀美麗大氣,院內物品整齊有序,主人種植了多種花草樹木,并擺放著各類盆景。院內設計精致的景觀引人注目,小橋流水之間顯得格外生動別致,整個庭院可謂是移步異景,處處體現著主人的高雅品位。
在去年年底全區開展的美麗家園評比活動中,陳希福家的美麗庭院從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在現如今的吳店自然村里,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向陳希福學習,將自己家的院子精心“打扮一番”,使得整個村子的美觀度提升了不少。記者還了解到,自從村子里開展門前“三包”制度以來,村民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及時清理了自家房前屋后積存的垃圾,并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
為了提升乾西鄉的整體居住環境,鄉干部們還精心打造了一條全長1150米的“健康步道”。“健康步道”環湖而建,經過綜合治理,曾經黑臭的小西湖,如今已是一汪碧水,波光粼粼,兩側裸露的青石壁上,刻畫著歲月的痕跡。小西湖兩岸由青石欄桿圍著,中間還建有一座拓寬加固過的百年古橋——寧壽橋。小西湖東岸的“健康步道”邊,保留著近三十株古樹,古樹后則是一幢幢歷經歲月的古建筑,黑瓦白墻,靜靜散發江南水鄉的古樸氣息。西岸邊有新增綠化,矮灌叢和高樹林錯落有致,尤其新建成的小公園,里頭不僅綠化蔥蘢,還打造了古色古香的休閑長廊、恢復了湖頭村歷史曾記載的“西湖十景”:望耕課讀、三潭漾月、瓜園積雪……以此傳承村莊的歷史文化。
走在“健康步道”上,不僅可以感受小西湖水之靈動,還可以欣賞沿岸綠之清新、景之秀美,品味村莊特有的文化底蘊。
(記者胡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