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節是李秀花大喜的日子。她要帶上她的金華小伙兒回重慶老家辦婚禮。這也是近八年來她第一次回家過中秋。因為愛情,在此后很多年的中秋月下,她選擇守護在婺城的小團圓。
每逢中秋,重慶總有厚皮果脯餡兒的傳統京式月餅,但最讓李秀花垂涎的還是街上賣的“冰薄月餅”。這種月餅沒有餡兒,所有甜蜜都被拌進面里,搟成薄薄的一層,上面撒滿了白色的芝麻,放進爐里烤得噴香,然后一張疊著一張累成一大摞,被街坊鄰居一圓筒一圓筒地提回家去。然而,小時候,除了這口好吃的,李秀花是個“過節盲”,對故鄉的中秋并沒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因為“那時候一家人每天都在一起,每天都是團圓節”。
2009年,李秀花到甘肅蘭州上大學,第一次在他鄉過中秋。她不是個敏感的姑娘,那時的她懵懵懂懂,殊不知月老已悄悄為她系上了紅線,牽起了此生相知相守的兩個人。那時總有很多小伙伴陪伴她左右,一群大孩子在一起吵吵鬧鬧,孤單擠不進她心里。不是從不想家,只是那時的她總覺得,不用太記掛,等畢了業,遲早都要回去的。
時光荏苒,從蘭州到溫州,求學八年,曾經的初戀愛人成了再也割舍不下的家人。去年7月,她第一次來到他的城市,求職,工作。上班后的日子不似上學時那般清閑,等待她的是在金華中心醫院忙碌的三年輪轉期。猶記去年通宵值班的中秋夜,她奔忙在ICU,第二日才得空給父母補了個中秋電話。一晃一年多,她甚至沒有仔細打量過這座城市,只在上下班途中隱隱地覺得一切都很普通,就好像這里所有菜品的味道一樣清清淡淡,遠不及家鄉的火辣有滋味。這里沒有她愛吃的正宗的重慶菜,這里的方言特別難懂,這里沒有撫育她長大的父母,沒有曾經嘻嘻哈哈的小伙伴,于她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些許落寞會在不經意間爬上她的心頭,她也會開始想家,但她依然選擇留下來,“因為這段感情,我來到這里;因為這里有一個人在身邊,心里莫名地就覺得很安穩;就覺得他挺靠譜的,就想和他過一輩子!
曾經無憂無慮的韶華少女將為人婦,圓月將滿時,李秀花多了一些對未來的祈盼:婺城吃不到重慶菜,希望自己的廚藝越來越有長進,想吃家鄉菜了,就照著百度上說的做出來;急診科活多假少,希望婺城到重慶的高鐵快一點修好,20多個小時的顛簸可以縮短到幾個小時,能讓她多幾次的機會回到父母身邊過中秋;未來的路很長很長,希望她和他的日子圓圓滿滿……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