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愛心快五個月大了,這是寶寶來到人世后過的第一個中秋節。這讓王慧多少有些興奮,戲稱今年“人丁興旺”,還準備了天文望遠鏡,要帶著女兒好好看看婺城的月亮。
其實,今年的中秋,她本想帶著寶寶回徐州過的。離家十余載,這是她第一次那么迫切地想要回到那片土地。初為人母,王慧對中秋的團圓多了幾分向往,也平添了幾分鄉愁?墒,父母已隨妹妹定居昆山。她到徐州,無家可回。遙想少年時,她到南昌上大學。入學后的第一個中秋,學校放假,爸爸打來電話讓她回家。正當叛逆期的她先斬后奏,說她要跟同學一塊兒去車展上賺點零花錢,不回家了。那時在電話里聽出了父親的失落。如今想來,唯有一聲長嘆。
父親本是泰州人,旅居徐州,而后安家。王慧卻在徐州長了18年。她認定,徐州就是她的故鄉。每年的中秋,都是自家四口人一起過,沒有什么特別的戲碼,卻是年年月月的團圓。王慧自幼就迷戀那一口蘇式月餅:“外面白白的,一層層的皮很薄,特別容易破,一口咬下去還直往下掉,吃到里面的餡兒香香軟軟,還是溫的!眱簳r的中秋,媽媽總會帶上自家準備的五仁、面粉、糖、油等食材,叫上她一起,穿過小巷,拐個彎兒,到街上的小作坊,讓師傅現做月餅。王慧就在滿屋子的香甜里,看著師傅和面、拌料、起酥、包團,再熱騰騰地烘焙出爐,她總忍不住馬上塞一塊到嘴里……
如今,這世上一切都在改變。兒時居住的二層小別院已經拆遷,那里蓋起了高樓。她再也找不到從前的街巷,一陣打聽才能知道原來的美食店搬去了哪里。她自嘲是個吃貨,想念得不行,身為農學碩士的她卻終究無法在婺城的自家花盆里種出故鄉豆角的味道。她想要找回的不是那口吃食,而是那個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故鄉仿佛成了他鄉,他鄉卻在不經意間成了故鄉。這6年多,從金華到麗水,王慧幾乎每天都在田間地頭跑,永康哪條弄堂里的永康餅最好吃,金華哪個山頂上的空氣最清新,麗水哪個村子看梯田最美……她如數家珍。她喜歡這里淳樸熱心的農民老大爺,她向他們問路,他們普通話說不順溜,一急竟領著她走。她愛喝婺城的好水,這里的水煮多久都沒有水垢,還微微的有點甜。
大學剛畢業,王慧即進入“半耳”,因工作分配到婺城。月實習補貼700元,她每月花250元在城中村租下了一間小公寓。一幫朋友中,只有她這兒有個小廚房。為了省錢,四五個姑娘每人湊100元,每天下班后一起下廚做飯,一起分享喜怒哀樂,一起奮斗成長,相互支持鼓勵著升職加薪,一起買車遛彎兒,在同個小區買房。交了首付,經濟最艱難的日子,誰先發了工資,就誰先接濟誰。曾經的同事,曾經的路人,甚至是較量多年的業務競爭對手,早已成了相濡以沫的朋友,甚至一輩子的親人。
這座曾經與她毫無瓜葛的城市,留下了太多她此生都無法割舍的東西。她在這里初探社會,結交摯友,安了小窩,遇見愛人,如今又有了可愛的小女兒。這座城市承載了她人生最重要的內容。如今,王慧只愿在這座不大不小的城市,守護女兒小愛心健康快樂地長大。女兒在哪兒,家就在哪兒。她要陪伴她過每一個圓滿的中秋節。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