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酈莎、施俊
11月21日,金華唯一健在的抗戰女軍醫林希韞迎來了自己的101歲壽辰,就在這一天,家人為她舉辦了百歲壽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聞訊上門前去為她祝壽。林希韞的兒子陳仲濂,還邀請了3位近百歲的抗戰老兵陪母親一起過生日,并別出新裁地送上了一部自拍自編的電影為母親賀壽。
一次別開生面的紀念
下午3點,江北市區古子城的雍和府飯店內,張燈結彩,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賓客們絡繹不絕地穿梭其中,他們有的端著大箱的水果,有的拎著滋補品,紛紛向今天的壽星——101歲的抗戰女軍醫林希韞送上最誠摯的祝福。雖然聽力已經不太好了,但林希韞的臉上始終帶著慈愛的笑容。
“今天是我母親101歲的生日,老人能活到這個歲數,是她的福氣,也是我們當兒女的福氣,辦這個壽宴,一是為了讓她老人家開心,二是表表我們子女的孝心。”說這話的,是林希韞的兒子陳仲濂,也是這場壽宴的策劃人,除了母親,當天,他還邀請了3位近百歲的抗戰老兵陪母親一起過生日,并別出新裁地送上了一部自拍自編的電影為母親賀壽。
現場,林希韞和老兵們穿著印有“抗戰老兵”字樣的制服,胸前掛著榮譽獎章,精神矍鑠。老人們的身邊,除了有家屬陪伴,還有不少身著紅黃背心的人們細心照顧,他們均是來自社會愛心團體的志愿者。
中國獅子聯會浙江八詠服務隊主要負責當天壽宴現場的布景、抗戰老兵的接送、組織文藝表演。對于這種勞累繁雜的志愿活動,隊長巫姍姍說:“我們服務隊一直以來十分關愛抗戰老兵,對于我們來說,抗戰老兵就像國寶,是我們的精神財富。”說話間,隊員們還拿出了一塊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懷表,聽說,這塊懷表是他們幫林希韞從國家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申請的。
下午4點,宴會現場還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他們是來自金華五中的60多名學生。現場,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孩子們為抗戰老兵唱紅歌、獻鮮花,表達對林希韞等老人的祝福和對抗戰老兵最崇高的敬意。
五中政教處主任方根其告訴記者:“當年抗戰老兵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我們今天安定的生活,讓孩子們來看望抗戰老兵,就是希望他們能銘記歷史,學會敬老、愛老。”
這樣的想法,和金華市紅心公益服務社的志愿者黃秋霞不謀而合,已經參加過多場慰問抗戰老兵志愿活動的她,在朋友圈里寫著這樣一句話:“我為什么關愛抗戰老兵?因為我覺得每一個軍人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更何況那些為反抗侵略而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戰老兵,沒有他們的犧牲,我們根本沒有今天幸福的生活,他們應該得到榮譽和尊重,也希望全社會都能認識他們,關愛他們。”
壽宴當天,抗戰老兵們還觀看了愛心人士送上的文藝節目。而在整場壽宴間隙,林希韞的兒子陳仲濂一直拿著DV用心記錄著這一切。
一部自編自導的“大片”
今年,陳仲濂再次獻上了為母親拍攝的“大片”,這是他第五次以母親為主角錄像、剪輯、制作完成的影片。“隨著母親的年紀越來越大,記憶力在慢慢減退,我希望用鏡頭記錄下這些美好的回憶。”現場,陳仲濂獻上了一部8小時40分鐘的紀錄片,記錄的都是母親生活的點滴以及愛心人士上門慰問母親時的各個感人瞬間。
2012年11月,林希韞96歲。那年,陳仲濂和大姐帶著母親到香港、澳門、海南、桂林等地旅游。沿途的風景讓老人沉醉其中,看著開懷的老母親,陳仲濂拿著家庭攝像機記錄下了一切。
平常就喜歡拿著家庭攝像機拍攝母親的陳仲濂有大把關于母親的素材,為何不把這些素材剪輯制作成影片呢?有了這個想法后,陳仲濂馬上行動起來,買書研究如何剪輯、向別人請教、自己反復試驗琢磨,通過不停地實踐,在2013年“出爐”了第一部紀錄片,并作為母親97歲的生日禮物呈上。
2013年~2017年,每年母親的生日,陳仲濂都會為母親獻上紀錄片,影片呈現的內容均是前一年關于母親的點點滴滴。“近兩年,母親的記憶大不如前,很多事情都不記得了,但是只要給她看我拍的片子,母親總能樂呵呵地回憶起來。”陳仲濂說,雖然影片中記錄的都是母親的一些生活日常,但對于家人來說卻彌足珍貴。
在公園,101歲的老人和1歲小男孩“咿咿呀呀”地講話,用肢體語言互相交流;老人拿著放大鏡看報紙,讀著時政新聞;志愿者上門看望老人,老人哈哈地笑了……影片中,無不透露著一個兒子對母親的孝心。
在母親101歲的生日宴上,陳仲濂依舊拿著家庭攝像機記錄著,同為抗戰老兵的3位老人前來賀壽、五中的學生們獻上大合唱和鮮花、志愿者們表演精彩的節目……太多美麗的時刻被記錄下來。“這些畫面,我都要剪進片子里,作為第六個影片的一部分。”陳仲濂說,他已經在策劃母親的102歲生日了。
一段幸福美好的愿景
雖然年事已高,但對于剛剛閉幕不久的十九大,四位抗戰老人依舊十分關心。
林希韞一直和兒子陳仲濂住在一起,近兩年身體和記憶力大不如前的她,一直是兒子在細心照料著。關于今年的十九大,都是陳仲濂拿著報紙一字一句念給老人聽、拿著放大鏡讓老人看、對著電視進行解說的,“芝麻開花節節高,祖國今非昔比,黨的政策好啊,高興高興……”說起十九大,老人樂得合不攏嘴。
陳仲濂也告訴記者:“這兩年,國家對老年人的福利是越來越好,不管是政府,還是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都十分關心我母親,母親能健康長壽,與大家的關愛是分不開的。”
抗戰老兵洪正春今年99歲,是蔣堂鎮西洪村人。平日里,他喜歡喝喝茶、曬曬太陽、讓家人推著輪椅在村里轉轉,晚年生活一派祥和安康。一直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的洪正春是家里的“一寶”,每每過年過節,看著在膝下打鬧的晚輩們,總是樂呵呵地笑。老人說:“現在生活好,都是因為國家發展得好,十九大更是讓我看到來了繁榮昌盛的祖國未來。”
抗戰老兵王榮達是羅店鎮大舍塘村人。雖已99歲高齡,但王榮達除了聽力不行,身體棒棒的,經常走兩三里路去隔壁村的老年活動室和其他老人們聊天、喝茶、打麻將。老人和兒子住在一起,晚年生活過得舒適自在。王榮達說:“祖國越來越強大了,看了十九大更加為國家感到自豪。”
每天看電視、看報紙,了解國家時政新聞,是抗戰老兵楊貴同幾十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楊貴同今年94歲,是永康市鞋倉鎮后吳村人,對于今年召開的十九大,老人一直關注著。一說起十九大,老人就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多個“好”字脫口而出,臉上盡顯驕傲之色。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