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做手工活,和大家聊聊天,開開心心的”“給我提供了一個就業的機會,我也能賺錢啦”“我家孩子變得更加開朗,不再排斥陌生人了,會與人溝通了”……在婺城區各民辦愛心家園,每天都上演著一幕幕“感人”的場景,殘障人士通過愛心家園的娛樂康復、簡單勞動等訓練,逐步實現了適應社會、融入社會。雖是細微的變化,但往往令身邊的人激動不已。
據了解,在婺城區殘聯的大力扶持下,竹馬鄉、長山鄉、沙畈鄉、瑯琊鎮、白龍橋鎮、蔣堂鎮等鄉鎮民辦愛心家園相繼成立,不僅開展重度殘疾人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服務,進而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狀況,還大大減輕了精神智力殘疾人家庭照料負擔。
浙江在線記者施俊、特約記者邵益斌
“920就愛你”
婺城首家民辦愛心家園待你如家人
位于竹馬鄉西宅村的紅石榴愛心家園是婺城區首家民辦殘疾人托管機構,于2017年9月20日正式開園。走進愛心家園,三層樓房、獨立小院,院子里種了些花花草草,屋內裝飾溫馨,整體整潔大氣。前往休息室的樓道上,畫著各種卡通人物,還有《弟子規》、文明用語等,不僅起到裝飾作用,還可用以現場教學。
院子里,大家在愛心家園創辦人劉云妹的帶領下跳操。或跟不上音樂的節奏、或同手同腳,整個場景用“群魔亂舞”形容也不為過。但大家滿臉的笑容以及哈哈的笑聲,不禁讓人感受到了快樂。
據了解,紅石榴愛心家園總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室內活動場所150平方米左右,擁有獨立廚房、閱覽室、公共活動室等,配備生活照料、醫療康復、體育健身、文化娛樂、教育培訓等設備設施。紅石榴愛心家園主要接收16至59周歲智力、精神殘疾人員,以來料加工、輔導教學等方式,幫助智力、精神殘疾人員建立基本社交能力、豐富其精神生活。此外,入園殘疾人不但免費托管,免費午餐,而且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相應的報酬,真正做到自強自立,自尊自愛。
目前,紅石榴愛心家園共有13位智力、精神殘疾人員,年齡集中在16周歲~30周歲之間。其中有5名智力殘疾人畢業于金華特殊教育學校,已經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愛心家園按照學校作息時間管理,讓智力殘疾人士動手來料加工、參與娛樂生活,延續他們的基礎教育。智力三級的小杰在金華市特殊教育學校畢業后,就來到了紅石榴愛心家園,跳操、閱讀、木刻畫、點鉆畫、架子鼓……在愛心家園的日子,小杰每天都過得異常充實。家住市區的他還學會了自己坐公交車每天上下學。小軍精神二級殘疾,曾有過不少過激行為,在愛心家園待了一段時間后,不僅精神狀態穩定了,自以為腿腳不便的他還丟掉了拐杖自己走路。精神殘疾的小郭有畏難情緒,不敢做點鉆畫,在劉云妹的鼓勵下,不僅能夠獨立完成作品,還學會了專注。
在愛心家園,大家都學會了一些技能,這些都讓家長們欣喜不已,紛紛為愛心家園點贊。葉女士是愛心家園里一名殘障孩子的家長,她的孩子二十多歲,自理能力特別差,連大小便都無法自理,每天都需要一人寸步不離的照顧。“愛心家園對我們家庭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要不然照顧這個孩子我們一點業余生活都沒有。”葉女士動情地說道,“有了這個愛心家園,白天我可以正常去上班了,孩子在那里也不會孤獨。現在,孩子的性格也開朗了,脾氣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現場,大家還展示了自己的勞動成果。精美的點鉆畫、可愛精致的木刻畫,一件件手工藝品讓人為之驚嘆。劉云妹介紹,下一步打算帶著大家一起去市區人流量大的地方開展義賣,展示大家勞動成果,也讓大家更能融入社會。同時,她呼吁更多的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志愿者能夠加入到紅石榴,幫助智力、精神殘疾人員,讓他們通過在“愛心家園”的心理疏導、娛樂康復、簡單勞動等訓練,逐步做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回歸家庭、回歸社區。
“工作增收生活美”
愛心家園為殘障人士提供就業機會
走進白龍橋鎮彩虹愛心家園,只見10余名殘障人士圍坐在桌子旁,一邊做著圣誕帽等簡易來料加工,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聊天說笑,臉上充滿了笑容;還有幾位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談論著劇情。
據了解,該愛心家園創辦于今年6月13日,占地面積550平方米,設有工療區、醫務室、多功能廳(學習、康復、娛樂)、廚房、男(女)休息室等,是一家主要依托來料加工基地建成的集生活照料、康復訓練、工療作業、文體活動、娛樂休息全功能的日托機構,能夠為輕度精神殘障人士和重度肢體殘障人士提供庇護照料和輔助性就業服務。
殘障人士在這里不僅能夠享受日間照料,還能夠做來料加工來補貼生活。該愛心家園創辦人洪桂娟告訴我們,在這里平均一天都能夠賺取二十到四十元左右的加工費,一個月下來這對于就業無門的殘障人士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洪桂娟的丈夫患有精神疾病已經12年了,平常多數時間在金華二院接受治療。面對智力、精神、肢體殘疾人員,洪桂娟內心總是多了一份柔軟、耐心、同情。在得知白龍橋鎮民辦愛心家園項目時,洪桂娟想到了要為殘障人士出一份力。她在臨江工業園區創辦有洪虹紡織廠,實行自產自銷,簡單的來料加工的貨物可以直接從加工廠里拿,殘障人士易上手,在她的調節下,也不存在無貨可做、難做、趕貨等問題,可以提供給大家一個更加穩定的工作。
“這兒好啊,不僅熱鬧,做來料加工掙得也多。”鄭振嬌多年前在工廠上班時因意外導致了肢體一級殘疾,平常只能靠輪椅以及助行器來移動,他在彩虹愛心家園創辦的第一天就來上班了。“我平常和愛人在家里編辮子(來料加工),合起來一天也就二十元錢,還經常遇上沒有貨物,全家都靠著低保以及補貼生活。”鄭振嬌介紹,自己行動不便,愛人智力三級殘疾,根本沒有任何機會能到廠里去上班。現在,鄭振嬌每天都和愛人一起上下班,不僅賺得更多了,也“走”出來認識了很多的朋友。
其樂融融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著。粉刷得亮白的墻壁、正在運轉的電風扇落地扇、桌上的時令水果、中午提供的免費的兩葷一素一湯、鋪著涼席的床的休息室……這里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愛心家園”。
和彩虹愛心家園一樣,創辦于2017年11月8日的長山鄉日間照料愛心家園同樣為精神智力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和來料加工輔助性就業服務。該愛心家園的創辦人是一對夫妻,妻子戴鳳花自小便患有小兒麻痹癥,肢體四級殘疾。去年5月,夫妻兩支持畜禽整治工作,關停拆除了養殖場。夫妻兩一合計,創辦了愛心家園,也為更多的殘疾人提供幫助。“我們在這里上班后,個個都變胖了。中午不僅有免費的午飯,伙食也很好。”大家紛紛表示,上班說說笑笑很熱鬧,還能做點來料加工賺點錢,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很愉快。
“共享陽光雨露”
相關部門打造新時代樂園
愛心家園是一項民心工程。近年來,婺城區殘聯將民辦愛心家園創建作為重點工程來抓,區殘聯領導多次走訪調研,提出建設性意見,幫助愛心家園拓展經營、增收渠道和穩定規范運營。各鄉鎮殘聯也通過組織參觀學習、示范引領、加強宣傳,積極鼓勵、發動社會愛心人士參與愛心家園創建,在全區形成良好的創建氛圍。
2017年7月,區殘聯、區財政、區人力社保局、區網絡經濟發展局印發了《金華市婺城區殘疾人就業創業補助辦法》的通知。通知對婺城愛心家園的建設標準、補助辦法、工作任務等方面做了具體的規定。由有關部門興辦的公益性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或由企業、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為主創辦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具備基本的托養設施設備、達到規定的建筑面積等條件就可以向區殘聯申請創辦“婺城區殘障人愛心家園”。
下一步,區殘聯將進一步加強指導,鼓勵更多的鄉鎮街道創辦愛心家園,力爭今年有40%的鄉鎮街道有愛心家園,同時幫助愛心家園拓展經營、增收經費渠道,幫助愛心家園穩定規范運營,讓愛心家園成為殘障人士向往新時代的樂園,享受小康社會帶來的福祉。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