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柏校
編者按:婺城區大調研開展以來,各地各單位沉下身子、邁開步子,找準課題、力求實效,形成了一批高質量有份量有影響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調動廣大黨員干部參與大調研的積極性,更好地將大調研成果轉化為加快推進婺城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的實際成效,現將部分調研報告予以展示,供各地各單位學習借鑒。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康復服務”,為解決殘疾康復事業發展主要矛盾指明了方向。近年來,婺城區在殘疾預防和康復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對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而言仍總體滯后,全面加強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仍是當下和今后的重點工作。
一、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的主要成效
一是康復力量不斷加強。堅持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原則,推行“康復進社區,服務到家庭”模式。全區共建立康復站23家,其中省級康復站城西衛生院兒童康復中心以先進、專業的醫療服務和康復設備吸引了全國各地患兒前來接受康復治療。
二是康復機制不斷健全。在實施殘疾人康復工程的基礎上,完成無障礙家庭改造500余戶,完善精神殘疾人基本抗精神病藥物費用全額保障和責任醫生簽約等服務。每年開展“服務基層,服務殘疾人”雙服務月活動,組織隊伍分時分片前往鄉鎮街道開展康復篩查,年篩查量達3000多人次。
三是康復實效不斷提高。截至2017年底,全區共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1825例,為240名視力殘疾人驗配助視器,為1384名聽力殘疾人驗配助聽器,為貧困肢殘者安裝假肢156例,輔助器具適配率達到67.4%;發放精神殘疾人服藥救助卡3989人次,免費服藥政策覆蓋率達到100%,極大的提高了各類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二、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是康復站作用不明顯。目前全區共有23家康復站,但僅有城西、白龍橋、乾西、瑯琊4家發揮實際康復作用。大部分康復站缺乏管理、設施陳舊,因器材登記管理制度不嚴,存在康復器材丟失、損壞和改變用途的情況。
二是社區康復能力欠缺。一方面,社區康復工作人員缺少康復理念灌輸和知識教學,現有人員難以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另一方面,社區康復員一般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專科醫生,難以滿足中、重度身體功能障礙者或對康復技術要求較高人員的需求。
三是公辦醫療資源緊張。由于公共資源的有限性,在醫療康復服務中,公辦機構只能為殘疾人提供普適型的醫療服務,缺少分類別、量身定制的個性化服務內容。在重度殘疾人托(安)養工作中,公辦托安養機構和養老院床位已經捉襟見肘,難以為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提供大量的床位。
三、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工作的對策建議
整合醫療資源,規范殘疾人康復站建設。建立婺城區殘疾人康復托養中心,為殘疾人提供托養、殘疾鑒定、康復指導等服務。完善區殘疾人社區康復站建設規劃,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在鄉鎮街道衛生院建立康復站,在村(社區)建立康復室,著力打造殘疾人社區康復“三十分鐘”康復圈。
區殘聯要積極開展監測,做好殘疾預防宣傳教育;區衛計局要加強責任醫生簽約服務,消除、降低致殘風險;區教育局、區民政局等部門在履職時注意梳理殘疾人信息并及時共享。各部門齊心協力推進殘疾預防關口前移實現醫療衛生、教育、安全生產等領域合作,加強殘疾預防工作。
實行分層康復,提升精準康復服務水平。明確5類41項精準康復服務標準。加強對社區康復工作者培訓,推廣康復站康復訓練和康復醫生進門指導相結合,轉介專業機構為補充的社區康復服務模式。開展與康復需求調查、輔助器具配送、責任醫生簽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無障礙進家庭和殘疾預防宣傳相結合的居家康復服務。
加強長效機制,提高殘疾康復保障能力。將殘疾人康復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統籌安排,區一級成立精準康復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各鄉鎮街道成立精準康復工作服務小組,形成殘疾人康復服務管理體系。充分發揮4個殘疾人專門協會和獅子會、8890等助殘志愿隊的作用,建立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網絡。
(作者系婺城區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