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合作社長期從事三農工作,為農服務是主責主業,在鄉村振興中更要主動擔當、主動作為。通過調研,我們認識到,供銷社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要實現村美民富產業興的目標,關鍵在于立足實際,找準定位,主動作為。
一、當前我區“三農”工作基本現狀及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義
現階段我區“三農”工作還存在不少短板,美麗鄉村建設不平衡,農產品特色化程度不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不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貫徹落實省、市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解決婺城農業發展質量不高、農村發展速度不快、農民增收較慢等問題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要求。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可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普及農業標準化生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使農民享受更廣泛的服務,提高農民收入。
二、我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在的問題與制約因素
盡管,我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快發展,但在監管監督、產業化程度、人才管理、政策配套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身存在的問題
缺乏農業專業人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管理者大多文化知識、經營能力、技術水平等相對較低,難以實現規模化的經營管理工作。而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自身條件很難吸引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隨著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從事農業勞動勞動者以老年人、婦女為主,年輕人外出務工比例較大,總體文化素質不高,年齡結構偏大等問題突出。
創品牌意識不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三品一標”認識還不夠,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和市場準入上尚需突破。大部分農業經營主體缺乏市場觀念和品牌意識,認為只要產品有銷路,商標注冊與否,用與不用問題不大,這使得一些優質農產品“藏在深閨無人知”,沒有很好地實施好商標戰略、利用好名牌優勢。
資金短缺制約發展。我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因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面臨均面臨前期資金投入大,投資回報期長,資金短缺的問題。在走訪浩富果蔬專業合作社時,正值合作社休整基地,據介紹預計將投入500余萬元用于完善玻璃溫室、冷庫、配送車間等農業基礎設施,接下來準備建設腌菜中心,往深加工方向發展,因此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同樣資金短缺的問題在其他農業經營主體也都普遍存在。
(二)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社會因素
信貸支持力度不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起步規模較小,資金實力差,而且農產品受季節性制約,短期貸款需求大,農業抵押擔保難,貸款難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對資金運轉困難,短時間內無法獲得融資需求,就會在季節性農產品收購、加工、運輸等方面出現問題,造成較大損失。
農村土地流轉困難。可供流轉土地少和流轉難是主要制約因素。同時受苗木種植田租的影響,現在蔬果糧食種植的土地租金亦日趨升高,但仍和苗木種植的田租無法相比,契約精神的缺失,導致了誰出的租金高就租給誰,合同效力低,難追責,保障低。
三、促進我區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發展的舉措
引導和規范發展。制定新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規范提升發展政策,加快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范化建設,健全運行機制和服務功能,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擴面工作,重點培育發展一批示范性強、運作規范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規范化建設,相關扶持政策向規范化、示范性農業經營主體傾斜。
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做大做強婺城農業優勢農產品,加大花卉苗木、優質稻米、茶葉等優勢農產品品牌培育力度,加快綠色農產品品牌宣傳和農產品營銷平臺的培育與搭建,大力實施農產品走出去戰略,提升婺城農業品牌影響力。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加緊完成鄉鎮農合聯的會員信用檔案登記完善工作,為省農合聯會員信息系統平臺運行提前打好基礎。深入推動我區供銷社的農信擔保公司擔保服務平臺建設,優化貸款擔保服務流程,重點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農業企業等涉農群體進行擔保傾斜。
開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供銷社合作經濟組織的獨特作用,打破一二三產業條塊分割,打造創新鏈,提升價值鏈,拉長產業鏈,讓農民在三產融合中有更多獲得感。加強與農業龍頭企業的產權聯結,發展訂單生產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農業附加值。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