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踐行“兩山”理論,打好藍天保衛戰,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近年來,婺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秉持“服務整改在先,監管重罰在后”的理念,以鐵腕手段,聯合多部門執法,形成合力、多措并舉,全面推進砂場規范化經營,堅決取締無證賣砂點,主動查處揚塵污染案件,為守護“婺城藍”不懈努力。
鐵腕執法
近日,婺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機動中隊根據掌握的線索,對經常產生揚塵污染的婺城大橋西側路段進行蹲守,發現一起揚塵污染案件。通過跟蹤車輛、倒查源頭,查清案件始末,最終暫扣車輛、立案查處。
當天中午11點,根據有關線索,機動中隊在婺城區西二環北路婺城大橋路段進行蹲守。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執法人員發現了幾輛在路面上留下長長泥印子的渣土運輸車,只見車輪混雜著渣土一路前行,不僅污染了城市道路,還產生了漫天揚塵。執法隊員馬上固定證據,現場勘測,并對兩輛渣土運輸車先行登記保存。同時,嚴厲督促整改,要求當事人清理現場,打開噴淋設施、安排灑水車對被污染的路面進行清掃。
在現場證據固定和車輛暫扣后,機動中隊秉持一查到底的原則,根據車輛行駛證顯示的“金華市某運輸有限公司”和駕駛員的口供,前往污染的源頭乾西鄉某改造工程工地進行查看,發現其在裝卸渣土的過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揚塵污染。對于上述行為,執法人員對現場負責人進行教育警告,并要求其在限期內改正,將現場的揚塵防治措施整改到位。
下午3點,該運輸有限公司的車隊長到中隊接受調查,制作調查詢問筆錄,承諾今后按照揚塵防治的要求做到位,在裝卸物料過程中,采用密閉或噴淋設施,防止揚塵污染;在運輸過程中,做好密閉和覆蓋,防止泄露、遺撒,造成路面污染。
源頭治理
砂場作為大氣揚塵的污染源之一,它的生產規范與否時刻影響著空氣質量。據悉,2017年8月,婺城區就已成立以婺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潘宏德為主任,執法、環保、國土、水務等部門為成員的婺城區砂場規范化管理工作辦公室,狠抓砂場揚塵污染治理工作,并通過深入走訪、考察學習、討論交流、梳理總結,先后制定《婺城區制砂場規范化整治行動方案》、《婺城區冬春季大氣污染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等行動方案。
本著“服務整改先禮后兵”的思路,區治砂辦成立后,先后牽頭國土、水務、執法等職能部門對全區砂場開展了12次聯合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要求業主及時整改,對不及時整改的砂場再進行查處。同時,重點結合《婺城區制砂場規范化整治行動方案》相關要求,按照揚塵治理5個百分百要求(即制砂場地100%圍擋、堆放砂石100%覆蓋、進出道路路面100%硬化、加工場地100%灑水降塵、運輸車輛100%沖凈車輪車身),嚴格落實揚塵治理措施和各項環境保護與安全生產措施,規范各項管理制度,實現制砂企業“依法經營、保護環境、規范管理、安全生產”的標準化經營管理,推動全區制砂行業規范化、有序化發展。
此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機動中隊保持“每周一巡”的工作機制,以日常巡查監管為抓手,嚴格落實砂場規范化經營的要求,開展“固定式”與“隨機式”的巡查機制,并將問題及時通報,落實到位。考慮到人巡的局限性及片面性,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還積極引入電子監控設備,安裝監控探頭,實行全天候管控,多措并舉,真正從源頭管理,并建立“砂場綜合整治微信群”,將砂場各業主、區各職能部門“聚集”,將每次巡查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微信群通報到業主。通過公開化、透明化的監管機制,引導全區砂場“比一比”、“賽一賽”、“找差距”,促進砂場規范經營。
守護“藍天”
要想達到“藍天白云”的目標,既需要“柔性執法”,更需要“剛性執法”。記者了解到,自2017年8月起,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就針對砂場揚塵污染治理加大了違法處罰力度。在砂場整治的過程中,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聯合環保部門采取蹲點、死守等方法對砂場污水外排進行查處,取締非法制砂點和銷售點,嚴肅查處砂場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揚塵污染、運砂過程中造成路面污染等。針對立案查處拒不配合,甚至屢教不改的砂場,實行斷電停業整頓的強制措施,并處以頂格10萬元的罰款,以鐵腕手段重拳出擊,高壓控塵防反彈。
結合日常檢查和投訴舉報,對發現的偷采盜采行為,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也立即行動,對非法砂場、無證販砂點采取“罰”加“取”的整治工作,高壓嚴打,通過實地調查、取證,對其斷電停產,依法依規關停,組織吊機、挖機等重型機械和人員拆除砂場生產設備及違法建房。
截至今年9月,婺城區共關停取締非法采砂場2家、非法販砂點12處,規范整治砂石場9家,到期關停1家。對非法販砂石點處罰金額14萬元;砂石場揚塵處罰金額155萬元。
目前,婺城區共有制砂場8家,將于2019年3~11月期間陸續到期。記者了解到,按照區委、區政府“工廠化、標準化”發展制砂行業的要求,經前期大量考察學習、研究論證,未來,婺城區的制砂場數量或將有所精簡,并按照綠色礦山標準執行,為全封閉式標準化的環保制(洗)砂場,真正實現我區制砂行業的規范、有序、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