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臭尋蹤的校園公廁變了個模樣,鄉村旱廁也突然消失不見了……在婺城,有這么一陣“風”,輕輕地吹著,悄然地改變許多人的生活。它讓婺城的環境更美,也讓空氣更清新——它就是正在進行著的“廁所革命”。
由“面子”到“里子”
校園公廁成“靚麗風景”
這里是白龍橋實驗小學,這里的廁所有著粉刷一新的墻壁、整潔干凈的瓷磚,加上極具設計感的墻紙墻畫,就像是為孩子們搭建出了一個現實版的“童話世界”。
廁所內部,記憶里的“臟、臭、差”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撲鼻而來的香味與煥然一新的如廁環境。瞧,窗臺上是一盆盆錯落有致的綠植、盆栽,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增添了不少的暖意。而廁所門口的洗手臺上,復古水龍頭與青石花紋的洗手盆,搭配擺放在上面的鮮花,既美麗又有新意,讓整個環境增添了不少生機。
“現在呈現在你們眼中的廁所,是我們學校的老師們集思廣益,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廁所文化案例與最佳改造方案后自己動手設計的成果!”白龍橋實驗小學相關負責人介紹。的確,非洲草原、海底世界……記者看到,該校已改造完成的八個廁所各具風格、各有特色。另據了解,白龍橋實驗小學的“廁所革命”并未結束。接下來,這里還會有8個風格各異的廁所將陸續“面世”。
“‘廁所革命’雖然只是一場小革命,但我們希望通過這場革命,提升師生生活品質,讓小小的廁所能夠成為婺城教育發展的一個生動樣本,為打造婺城教育‘新名片’添磚加瓦。”婺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事實上,眼下的婺城,各中小學校都在被“廁所革命”影響著,曾經聞臭尋蹤的校園公廁悄然發現蝶變,成了如今最為靚麗的校園風景:乾西鄉中心小學的廁所經過全面除垢、精心裝扮后,讓每個前來參觀的孩子都樂開了花;金華市東市街小學的廁所內,各類宣傳標語、溫馨提醒也隨處可見,營造了“文明如廁”的良好氛圍;金華市第十中學的學生“所長”新鮮出爐了,他們火熱投身“廁所革命”,開始為美麗校園獻計出力……
由“無”到“有”
鄉村旱廁拆出“新天地”
秋風陣陣,在這個蕭瑟的季節里,沙畈鄉芝肚坑村卻充斥著一抹別樣“春光”。一月前,在塵土飛揚中轟然倒地的旱廁被重新“洗牌”,改造后的農村廁所煥然一新,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方便衛生的坐式抽水馬桶。
78歲的村民老鐘是該村第一批主動拆除旱廁的農戶,也是第一批安裝坐式抽水馬桶的村民。新安裝上的抽水馬桶、干凈衛生的廁所環境……提起現在用著的新廁所,老鐘臉上笑開了花。他說:“現在上完廁所,我們只需要摁一下沖水按鈕就好了。后頭的事兒,都由村里負責啦!”
記者從芝肚坑村黨支部書記汪云根處了解到,上月將村內所有旱廁拆除完畢后,村里立即統一為村民們安裝了新廁所。“目前,已經安裝完畢的共有45戶,還有30余戶待安裝。在11月中旬之前,我們會全部安裝完畢。”汪云根說,這些安裝好的抽水馬桶,其排污管道將直接接到污水池,由村里統一進行處理,“除了按一按沖水鍵,其他的,村民什么都不用做”。
小廁所,大民生。芝肚坑村的旱廁改造只是婺城區“廁所革命”的一個縮影。廁所問題不僅關系人居環境的改良,也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改善。因此,當“廁所革命”之風吹來,婺城區范圍內的所有鄉鎮(街道)立即聞風而動,因地制宜,不斷發力……相信這場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必將成為破解婺城鄉村衛生“治理難”的一劑良方,在推動鄉風文明,保障百姓健康、提升人居環境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