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婺城區政協召開專題政治協商會議,與區政府共商“加快推進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區政協主席張茹先,副主席張琳鑫、應躍成,秘書長王金寶參加會議。副區長方錦瑞,區人才辦、區紀委駐衛生部門紀檢組、區衛計局、區人力社保局、區財政局、區編辦等部門領導應邀出席會議。部分區政協委員、醫衛戰線專家和基層醫衛干部代表到會參加協商。
此次專題協商會議,旨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期衛生和健康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推動區委區政府扎實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健康中國、健康浙江、健康金華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要求,全面抓好國民健康行動,推動健康婺城建設,打贏民生改善持久戰。
會議圍繞婺城衛生與健康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深入剖析當前存在的困難、矛盾和問題,針對各方面具體工作開展和落實,以及亟待攻克的焦點難題,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設性意見,提供區委區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單位作決策參考和工作鑒閱。
一、“民之所望,政之所為”
婺城區政協主席張茹先建議: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發展好衛生與健康事業,是對人民群眾生命的保障和健康的守護,是民之所望。黨委政府要積極擔當作為,回應和滿足人民群眾的所期所盼。一要牢固樹立健康優先的理念,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從底線民生、基礎民生、品質民生協同推進健康婺城建設,讓老百姓感受到更多的變化和紅利。二要始終守住民生為本的初心,著眼于百姓受益、民生改善,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讓政府的決策、政策、舉措與百姓的需求“合拍共振”。三要積極展現勇于擔當的作為,真抓實干、攻堅克難,久久為功打贏民生改善持久戰。四要切實增強敢為人先的膽識,縱深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互聯網+”智慧醫療建設,推動形成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新優勢新動能。五要著力強化服務保障的能力,加強部門聯動,完善政策制度,用心用情做好人才工作,推進衛生與健康事業高質量、特色化發展。
二、“提高婺城發展首位度”
婺城區政協副主席張琳鑫建議:婺城區作為金華城市主城區和金義都市核心區,要在“大金華”發展中樹立“首位”“引領”的目標導向。規劃要高瞻遠矚,工作要走在前列。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加強基礎建設,全面提升硬件設施,充分配備醫衛人才。二是重視招才引智,拓展人才招聘和引進渠道,重視引進人才機制“短平快”處理。三是改革機制體制,改進醫療服務的能力績效考核評價機制,促進醫療機構發展自營業務,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四是打造特色品牌,強化基層醫院特色服務能力建設。五是加強智慧建設,加快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解決基層百姓就醫實際問題。
三、“對標找差,補齊短板,穩步提升”
金華市衛計委區域衛生發展規劃辦主任莊建昌建議:婺城區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整個基礎比較薄弱,當前應該從對標找差、補齊短板上下功夫。一是抓硬件提升。全市160家基層衛生院里只有婺城區的箬陽、嶺上、莘畈三家未達標,要對照省規范化標準,逐年完善提升基礎建設,發揮好投入的集成效應。二是抓軟實力提升。要加大醫衛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力度,利用好市、區級醫院專家力量,同時加快信息化建設,改善內部服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百姓就醫獲得感。三是抓考核激勵。可以在區級、衛生院、醫生三個層面建立并形成競爭機制,激發醫衛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四、“婺城圖強需要衛生圖強”
婺城區疾控中心主任朱匡紀建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社會健康需求越來越高,亟待婺城圖強、衛生圖強,力求在發展上增位。一要加大財政投入。現在有的重要項目上,專項經費投入太少,使得實驗室檢測裝備薄弱。二要優化人才政策。現在醫衛方面的人才薄弱,招聘引才難,希望適當放寬招選政策,同時著重培養區內的名醫和醫界新秀。三要形成共建氛圍。健康婺城建設需要多方合作、多部門聯動,可考慮通過加強工作綜合性考核,加大工作合力,促進形成良好的共建氛圍。
五、“做強做優區域醫療品牌”
婺城區人民醫院院長葉素紅建議:婺城區人民醫院與金華市中心醫院實行“醫聯體”托管發展后,硬件軟件有了很大的提升,要著眼做強做優,爭創二甲醫院,樹立婺城區自己的區域醫療品牌。一是培養自身人才很重要。希望區里針對醫院的實際,適度靈活操作相關政策,給予更多傾斜優惠。二是明確醫院發展的特色定位。可以“康復養護”為定位,與區福利中心合作,發展醫養結合。三是幫助醫院協調解決發展中的現實困難。如公立醫院改革、政策性虧損、考核指標制約等問題,希望有關職能部門加強工作協調,給予大力支持。
六、“更多支持基層衛生院發展”
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徐靜萍建議:基層衛生院是“兩條腿”走路,主要工作是為區域內的群眾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而公共衛生服務,是對全人群的管理和對人的全生命階段的管理,貫穿每一個人的生活點滴,對社區居民的健康至關重要。希望黨委政府能更多了解并理解基層衛生院在工作開展中的現實困難和問題,在人財物方面多支持,多出資出策出力,讓基層服務力量再增加一點,再增強一些,促進公共衛生服務發展更符合群眾的新需要、新期盼。
七、“民生事業應該優先保障”
金華山旅游經濟區羅店鎮衛生院院長張志文建議:羅店鎮于2016年劃入金華山旅游經濟區托管后,羅店衛生院的發展得到了政府更多的重視和支持。一是財政優先保障。管委會對民生事業非常重視,在財政投入上給予充分保障。二是政府擔當盡責。基層衛生院工作中涉及的數量指標考核到鄉鎮,質量指標考核在衛生院,極大減輕了衛生院的工作壓力。三是政策及時到位。只要省市有文件依據,政府該出資的錢一分不欠。只要衛生院認為應該做且對群眾健康和事業發展有利的工作,政府也全支持。四是考核激勵有力。衛生院工作考核不僅與單位績效掛鉤,也與院長個人掛鉤,激發了主觀能動性,對衛生院發展的促動更大。
八、“重視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
婺城區婦計中心主任羅益文建議:婦幼與計生兩項職能合并,成立區婦幼保健計劃服務中心后,我們積極優化資源,加強工作,目前各項考核指標的有關工作落實運行良好。當前重點任務是開展婦幼健康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前期在市人民醫院的支持下,辦公場所建設已近尾聲。但下一步合并工作如何開展,目前還處在整而不合狀態。同時,硬件方面與周邊縣市差距還較大,軟件方面主要是機構標準化建設和上等級都還缺乏人才儲備。這些困難和問題希望政府予以支持和解決,促進建成功能完備、服務高效的婦幼健康服務機構。
九、“更好關愛和鼓勵山區醫衛人員”
塔石鄉衛生院院長傅衛明建議:山區與城市、平原鄉鎮相比較,偏遠貧窮,設施落后,交通不便。自己作為塔石衛生院的院長,在塔石工作29年,期間招進來又流出去的醫務人員頻繁,成為影響山區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希望黨委政府更多更好地關愛山區醫衛人員,為山區衛生院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一是增加生活補貼。二是在政府層面給予獎勵和鼓勵。三是按區域管理人口適當增加編制。四是加強軟硬件提升和環境提檔,讓山區群眾更多地能在家門口看病。
十、“多為基層衛生院發展解難題辦實事”
乾西鎮衛生院院長張茂秀建議:基層衛生院在實際運營管理中,還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希望黨委政府予以重視和支持。一是增加對基層衛生院的財政投入,尤其對一些民生實事項目所需的配套資金,能夠及時撥付到位。二是優化基層衛生院績效分配和獎勵機制。三是加大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上的政府推動力。四是適度增加基層衛生院的人員編制,滿足公共衛生服務的社會需求。
十一、“大力扶持區域醫院可持續發展”
十二局醫院院長王志毅建議:十二局醫院于2013年掛靠區人民醫院管理,一直平穩發展。2014年對醫院作了可持續發展規劃,發展醫養結合健康服務項目。但之后項目遲遲不能落地,引發了相關問題。一是項目未成導致多年來政府財政沒有一分投入,全靠醫院自收自支,提升發展較困難。二是醫院尚無單位實名,影響了業務發展。三是醫院至今沒有落實人員編制,且收入待遇低,留人難。希望政府高度重視并大力扶持十二局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有關醫養結合健康服務項目能夠早日落地。
十二、“積極助推民營醫院加快發展”
金華眾康康復醫院院長楊樹清建議:金華眾康康復醫院以醫養結合服務為主,于2015年創辦,去年又引進社會資金投資3000萬,在白龍橋怡村開辦分院。同時,還以公建民營模式,接管了城中、城東街道的2個居家服務中心。民營醫院的發展是公立醫院的補充,還需要政府的幫助和推動。一是希望政府將民營醫院的醫衛人才引進和招聘,納入行政指標之內,促進民營醫院形成穩定的人才隊伍。二是希望在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之間加強醫療信息共享,進行服務項目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十三、“醫養結合健康服務漸成發展趨勢”
金華市銀湖護理醫院院長樓劍波建議:當前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大,老年人健康狀態普遍脆弱,社會醫療成本增加。尤其在失能殘障老人長期照護方面,其健康服務模式亟待從醫院治療模式向健康維護模式和醫養結合模式轉變。銀湖護理醫院以收住老年性疾病為主,現有住院床位300張,目前社會需求量較大,發展形勢良好。婺城區非常適宜發展醫養結合產業,現在有意向發展該產業的投資人和社會資本也有很多,政府應該盡早考慮和規劃,重視和支持該產業發展,打造醫養結合健康高地。
十四、“持續保證民生事業發展的政府投入”
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衛計局局長馬愛芳建議:婺城區的衛生與健康事業,近些年來有了全面的發展和提升。政府財政投入是民生事業發展的基礎保障,希望能夠持續保證投入并有針對性地加大力度。一是加強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全面配套。要抓住市政府重視和扶持的機遇,積極爭取市級配套經費,促進市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配套到位,以及城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標準化建設和提升。二是加強基層醫衛人才的隊伍建設和能力提升。可在區財政設立醫衛人才專項,制定醫衛人才發展提升規劃,針對中醫等特色專科,面向職技院校實行自主招生和培養,儲備基層后需人才力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