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種在廢棄瓦罐中的格桑花;巧妙點綴,遍布路邊街角的三葉堇;再到長湖邊上的亭中坐坐,吹一吹穿花度柳的柔軟春風……這些隨處可見的動人美景,讓人難以想象在去年12月第三方測評中取得了文明創建全市第四、全區第一,背街小巷整治全市第一矚目成績的高橋村,曾經連續兩次收到過黃牌警告。那么,究竟需要經歷怎樣的“風雨”,才能在文明城市創建的賽場上奮勇追趕完美逆襲?
“老鄭,開始種果苗啦!”“是啊,趁著村兩委幫我們平整好荒地,趕緊種上果苗,可不能讓家門口的這塊地再荒廢著!”日前,在高橋村村民鄭華旭家門前,一捆捆柚子苗整齊地碼放在地上,老鄭和家人正認真地清理果苗,做好栽種前的準備。說起配合文明城市創建做好整治工作,老鄭滿滿都是支持:“以前沒意識到重要性,現在堅決不能給高橋創建拖后腿!”
而就在幾個月前,當高橋村黨支部書記葉學斌找到村民商量問題整治時,大家無外乎都表現出不理解和不配合的態度。“我們自家的荒地,愿意荒著你們管不著!”“家里的圍墻就要高一些才安全,為什么要拆掉重修?!”“家門口種點菜就圖個方便,搞文明城市創建總不能影響老百姓生活。”……面對兩次黃牌的巨大壓力和村民們不配合整治的阻力,葉學斌感覺頭大如斗。如何平衡好創建工作與村民利益之間的關系,讓村民自覺配合、投身到高橋村“六亂整治”的創建工作中來,成為了擺在葉學斌和村兩委面前的一大難題。
對此,村兩委決定用實際行動讓大家感受到高橋村創建的決心和誠意:村民沒時間收拾荒地,村兩委先幫忙平整,但平整完的土地村民要負責耕種,確保土地再次煥發生機;農戶家的圍墻高高低低參差不齊,村干部走家串戶解釋村容整齊的利害關系,一家一戶地將圍墻高度統一到0.8~1.0米;房前屋后的小菜畦零散雜亂,高橋村想出了“幸福菜園”的金點子,在保留村民“小菜園”的前提下統一規劃,采用竹籬修飾、花草妝點等方法,使原先的“菜畦亂象”變成了村中一景……
“高橋村是一個大家庭,文明創建工作決不能成為村兩委的‘獨角戲’。”在高橋村的文明創建工作中,黨員干部帶頭引領的工作方法與公平公正的態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村兩委帶頭,黨員發動聯系戶,村民代表做好村民思想工作……高橋村調動起一切群眾力量,掀起了一股全民創建的熱潮。“雖然部分工作可能會觸碰到少數村民的利益,但在我們的積極宣傳與公正的舉措下,村民們從不理解到主動點贊,甚至有村民主動要求我們前去幫助整治。”
村民文明創建意識的提高也正是高橋村創建以來最令他感到自豪的地方,走在高橋村內的小路上,水泥路面干凈整潔,基本看不見垃圾。“這還是一周集中清掃一次的效果,現在村民們已經形成了垃圾、煙頭不落地的習慣,大家憑借自覺共同維護著全村的文明創建成果。”葉學斌表示,只有真正實現村民文明創建意識的提升,才能保持文明創建成果的長效性。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