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東
這個春節,本來是萬家團圓的日子,是舉國上下歡呼同慶的節日,然而,因湖北武漢引發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揪緊了全國人民的心。一時間,舉國發動,全民皆兵,一場抗“疫”全民戰爭在全國展開。
春節,是游子思歸的日子,許多身居武漢的人們,也都歸心似箭,回歸故土家園與親人團聚。因為這樣的回歸,極有可能導致疫情向全國各地擴散。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武漢人民做出了極大的犧牲,他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疫情,防止病毒蔓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在婺城,從領導到群眾,上下聯動,群防群控,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戰役在城鄉打響。
農歷廿九,就在大家都在準備春節過年的氛圍中,婺城區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成立,婺城區機關各部門抽調人員,聚集在指揮部里,分管副區長吳冠頻作了簡短工作部署后,指揮部的各項工作隨即展開。
除夕,原本是放假的日子,被抽調來的50多名同志,沒有一個人退縮。在疫情面前,黨員干部身先士卒,應急人員積極響應,放棄休息時間,奔赴指揮部投入戰斗。
研判疫情,調查排摸,掌控與疫區有關連人員行蹤,一切都在緊張而有序的進行中。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他們知道,只有悉數掌握基層情況,準確排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準防控。
高速路口,車站碼頭,人流密集地帶,都是抗擊“新冠”的主戰場。排查人員戴著防護口罩,仔細檢查每一個來往的旅客,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在各個防控點位上,有局長,也有普通干部,有醫生,也有志愿者。
排查,意味著不確定的危險存在,但疾控中心、公安民警等參與排查人員,一個個全力以赴,個人安危與大眾安危擺在一起時,個人安危就成了忽略不計因素。
在臨時設立的指揮部內,綜合協調組、疫情防控組、應急處理組、宣傳信息材料組、后勤保障組……每個人都緊張而忙碌著。從前方傳來的一組組數據,是這場戰斗成果的一個個體現,不漏掉一個細節,不漏掉一個死角,不漏掉一個盲點。
從湖北回來的學生,從湖北回來的商人、從湖北回來的旅客,對這些與湖北有關聯人員排摸,是一場大海撈針的戰斗,每一個與重點區域有接觸的人員,以及接觸到與這些有接觸人員的排查,都是排查排摸的重點對象。
排查,就是不漏盲點,不留死角,數據精準到個位數。
除夕之夜,夜幕悄然降臨,街道上的店面,都已關門歇業,回家準備年夜飯了,而抗擊“新冠”肺炎指揮部的人員,從早上忙到晚上,很多人只吃過一包泡面。但人人都精神飽滿地戰斗著。除夕年夜飯,顧不上了,舉家團圓餐,顧不上了。
面對疫情,他們的內心只有一個聲音:抗擊,抗擊,抗擊……
大年初一,細雨霏霏。
顧不上走親訪友,顧不上舉家團聚,全體指揮部成員,都無一例外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因為,他們知道,任何小家之事,都抵不過抗擊“新冠”重要。
一切依然是這樣緊張和忙碌地進行著。
婺城區委書記蔡艷,心系著每一個抗擊“新冠”指揮部的成員,大年初一大早,蔡艷書記就來到指揮部看望并指導工作,勉勵大家發揚擔當實干、迎難而上,能打勝仗的工作作風,堅守崗位,嚴格落實各項防控舉措,全力以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下午1點55分,從早上忙到下午的全體指揮部成員,都沒顧得上吃午飯,連續召開了省、市、區三級聯動的視頻會議,部署各項防控舉措,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由于是大年初一,街面上冷冷清清,沒有一家店面開張,人們只能泡一包方便面充饑,然后又投入到工作當中。
《婺城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揮部告市民書》《如何嚴防新型冠狀病毒?你需要知道這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怎么隔離、怎么護理》……這些市民應知應會的內容,都從指揮部制作完成,并通過婺城融媒體平臺,向公眾發布。
大年初一的晚上十點,指揮部內依然是燈火通明,也許,這里將是他們的不眠之夜,為了千家萬戶的身體健康,他們守護著,無怨無悔……
一場沒有硝煙的抗“疫”大戰,就在婺城鋪天蓋地開展。在這場戰役中,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上小學的兒童,全部沒有局外人。男女老少齊上陣,城鄉互動抗疫情。
每個人都有父母,每個人都有家。但是,在疫情面前,舍小家,顧大家,這就是婺城人的擔當,這就是婺城黨員干部的責任和義務。
感人的故事,一個個在延續……
二月的夜晚,白沙溪細細的水流聲縈繞在曠野上空。村口、村尾兩處卡口燈火通明,默默守衛著整個村莊的寧靜安詳。2月12日晚10點半,在村口卡點,瑯琊鎮山后金村老黨員張有山,完成交接班前的最后一例入村檢查后,臉上略顯疲憊。
張有山今年79歲,有著近50年黨齡。從大年初一開始,他堅守在村口執勤,有時候連續3天值守,最多的時候連續5天連軸轉。登記、測溫、宣傳……年近8旬的他把卡點當陣地,排查嚴格仔細,防控認真負責,為大家參與防控保衛家園作了表率。他說,“疫情就是命令,不管什么時候,只要組織有需要,我們都要第一時間趕到,因為我們是共產黨員!
在金華高鐵站入站口,身穿防護服,戴著帽子、口罩,站在遠處,或許很難辨認出這是位75歲的老醫師了!绑w溫異常!痹诩t外體溫測試儀檢測到體溫異常時,這位老醫師快速拿起額溫槍和水銀溫度計,進一步確認體溫,并在分診預檢的記錄本上寫著有關人員體溫異常的信息,整個過程熟練有序。
這份測量和記錄體溫的工作,或許對她來說,與平時的接診并沒有什么區別,但近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襲,過往的行人都戴著口罩,讓氣氛顯得緊張。而她卻老當益壯,堅持奮斗在第一線,她就是婺城區長山衛生院的工作人員付秀英!跋肴罕娭耄比罕娭薄保@是她的“醫者父母心”,更是共產黨員的自覺與擔當。
疫情來勢洶洶,絕不容后退。“大家都說,黨員要帶頭沖在最前面,作為黨員,我更應該站出來到一線!1978年,付秀英入黨,對她這名老黨員和一名擁有53年醫護經驗的工作人員來說,注定是個不平凡的春節。這些天來,付秀英義無反顧,堅持、堅守在自己崗位,不僅為年輕的醫護人員傳授經驗,還經常協助鄉里排查外來人員情況,為他們測體溫和宣傳相關防控知識。此外,她還經常戴著口罩走家串戶,為民眾發放防護宣傳手冊和宣傳單,叮囑百姓少出門,勤洗手,不聚餐,不集會。從1月23日開始,付秀英和鄉衛生院所有人員一道立即進入連軸轉的工作狀態,工作本上詳實的記錄,就是她用實際行動堅守的寫照。
“方便面是午夜飯/白大褂是新衣裳/爸爸你是超人/他不是超人/是黨員/是醫生/是大家的希望……”在朋友圈轉發的一段文字讓人淚目,寫下這段文字的孩子叫傅語涵,她的父母都是醫生,在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后,傅衛明第一時間部署防控疫情工作,對全鄉37個村重點區域進行消殺,轄區內每個密切接觸者他都一一參與調查,26個居家隔離對象,他都親自與職工一起送體溫計、消毒片,指導他們正確隔離。女兒都沒和父母見上面的她,只能通過寫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念。
傅語涵說:“爸爸說他是黨員、是醫生、更是醫院的院長,必須要帶頭沖在疫情的最前面!睆囊咔榉揽毓ぷ鞯牡谝惶炱穑嫡Z涵就一直住在爺爺奶奶家,算起來已經有半個多月了沒有見過她的父母了。傅語涵為沖在第一線的醫務人員和爸爸媽媽寫了一首小詩,今天又為他們畫了一幅紫藤,希望春天早點到來。
婺城區的文藝工作者,在這場戰役中,也不甘落后,作家寫詩,戲曲家演唱,圍繞抗擊疫情主題,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婺城區戲曲家協會副主席倪秋花,剛剛還在微信群里發送《抗擊新冠病毒》的婺劇新編小段,不料突發腦溢血而不幸離世,這曲《抗擊新冠病毒》的婺劇小段,竟成了她的絕唱。
從農村到城市,每個人都在行動,每個人都在奉獻……
抗擊疫情,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雖然危險無處不在,但婺城的黨員干部、群眾,都投身其中,抗“疫”成了今年春節以來的重點工作。沖在抗“疫”最前沿的,是我們的黨員干部,是我們的志愿者,是我們的基層群眾……疫情面前,就像一面鏡子,照射出每個人的心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國家的希望,一個民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