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云
在溪畔
穿過很多青山,村莊,小鎮……
白沙溪依舊春光洶涌
借三月三的陽光堵住境外的疫情
沉默是一個章節,安靜是另一個章節
蘆葦緊挨著蘆葦,日色正好
對岸的映山紅贊美了春天
何處傳來布谷的鳥鳴
試圖掩蓋溪水離開的聲音
真相
白鷺撲鏡,生出一陣陣風
這些我們看不見的風,現在都在鏡子里浮現
被世代供奉的人,從來不會止步于獨善己身
白沙帝的傳說,在民間演繹出千萬種版本
而底色是唯一的,那就是:
在異鄉扎根,寄情于三十六堰背后的民生
他的濃蔭沿著白沙溪,自東漢起
恩澤綿長,庇護著傍水而居的代代百姓
像果實內部,會一直
開著春花、藏著布谷鳥的呼喚
溪畔晚霞
靜靜地,低下早年的烈火
那些干凈的人
都在白沙溪的古堰上洗衣服
洗一路的塵土,也洗自己的傷痕
晚霞悄悄靠過去
干凈的人順手把它洗成水中花
與瑯峰山的映山紅互稱姐妹
天空攜起兩岸的青翠
也偷偷奔向泛起波紋的鏡面
恍惚天上人間
或許,像停久村一樣,這一瞬已是萬年
漓渚書院
時光帶著鋒刃,斑駁了白粉磚墻
褪舊的雕花樓臺像缺鈣的老人
廢棄或許是從遺忘開始的
各自高砌的墻,徹底阻斷遠去的讀書聲
離者沉默著離開,隨著溪水走向遠方
他們不回來,各有各的原因
當炊煙替代云煙,絮叨替代高談
只是可憐了后院那方洗硯池
重復著寂寞,也重復著追懷
井欄里也曾菖蒲葳蕤、蘭香清幽
古方洞山塔
有別于萬佛塔耀眼的金黃
你在溪畔的洞山上“聳壑昂霄”
靠近你,是長久以來的執念
一個謎的打開是另一個謎的生成
故事都是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
426年的春秋,歷經滄桑與戰火
會消失的總會消失
包括輕風奏起的銅鈴之樂
消瘦是一個可以形容你的詞
清減也是,就像缺口和傷口
褪去細枝末節的裝飾
靜看飛鳥的去來,蘆葦微微斜身
能與你相伴應和的,不是我仰頭的
幅度,從一層到七層
短暫的仰望,抵不過
白沙溪潺潺流水的日夜不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