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城區安地鎮東周自然村,有這樣一位被村民們津津樂道的好女兒、好妻子——龔梅蕊。1964年出生的她,用瘦弱的肩膀,承擔起了照顧體弱多病的丈夫、重病的母親、年老的父親的重任,以善良淳樸的品格、自強不息的生活態度,笑對生活的酸甜苦辣。
“你們先去客廳坐一會兒,我這里馬上就燒好了。”近日,記者走進龔梅蕊的家中,才剛過早上十點,她就已經開始準備午飯了,短短半小時,就完成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龔梅蕊的丈夫葉文明是一名退伍軍人,曾上過戰場并因此落下慢性病。2000年左右,葉文明的病情日漸惡化,不得不臥病在床。當時也正是兒女上學的關鍵時刻,龔梅蕊只能只身扛起家庭頂梁柱的重擔。那時候,龔梅蕊一天要打3份工,每天凌晨5點不到,她就要趕到網吧,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清潔工作;接著她把早飯帶給在家的丈夫,又匆匆趕往超市上班;等到下午兩點半下班后,她要回到家繼續做來料加工、繡花等手工活,中間還不時穿插著諸多的家務,直到深夜十二點才能休息。由于長期操勞,龔梅蕊曾經因體力不支從樓梯上摔落。
“那段時間是我們家最艱難的時候,光是我老公的醫藥費就要三千多一個月,而我每天打三份工也只能拿到兩千多的月工資。”龔梅蕊說,“雖然那時的經濟條件非常緊張,但是對于丈夫的病,不管花多少錢、用多少辦法,也要盡力把他治好。”她輾轉于安地和龍游尋醫問藥,買回藥后,還要每天煎服五次藥材。
有一次,龔梅蕊的女兒在和她交流中提及,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吃過肉了,龔梅蕊很是心疼卻無能為力。龔梅蕊的父親聽說后,立刻把家里賣樹苗賺來的兩千多塊錢塞給女兒。“現在想想,那時候真的太不容易了。可是為了家庭、為了孩子,我不得不堅持下去。”不管生活如何艱難,龔梅蕊始終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經過龔梅蕊七年多的精心照料,丈夫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轉,如今,他已經能接手一些小工程項目,家庭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好景不長,2014年,龔梅蕊的母親突發腦中風,半年間輾轉至各醫院和康復中心,沒有明顯好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作為獨生女,她毅然辭去工作,回家照料母親的生活起居。
因為和老人作息差距較大,每天四點多,龔梅蕊就要起床幫老人準備早飯,一天要燒六七頓飯。其他諸如砍柴、種地、幫母親洗漱、理發等工作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條。“我雖然嘴上不說,但心里很清楚這些年來妻子吃過的苦,尤其是我臥病在床那幾年,全靠她一個人撐起了我們這個家,把家里照顧得井井有條。”在日常生活中,葉文明很少表露出自己的感情,這一次,他終于把內心對妻子的感激之情完完整整表達了出來。聽到丈夫感激的話語,龔梅蕊抹了抹眼淚:“他雖然心疼我,卻很少表達出來,其實我最希望聽到的也是他對我的肯定。”
如今,龔梅蕊的父親已經86歲高齡,患上了高血糖、眼花等老年病。龔梅蕊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但她每天都仔細地給父母梳洗,變著花樣燒些父母愛吃的食物,盡可能讓父母過得舒心一些。
對龔梅蕊來說,雖然日子過得很平凡,但只要一家子和和美美的,那就一切都值得。除了租住的面積,龔梅蕊一家實際住房面積只有十幾平方米,但他們并沒有喪失對生活的態度和追求,還在去年對房子進行了修繕,改造得整潔、有特色。他們始終積極、微笑著面對苦難,竭盡所能去改善自己的生活,用心創造新生活。
(見習記者鄭睿)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