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特為參加抗美援朝的志愿軍老戰士、老同志以及為戰爭勝利做出了積極貢獻的相關人員授予“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婺城籍91歲老人章紫竹獲此殊榮。
“這張照片是1953年冬天在朝鮮坑口拍攝的,那張是在朝鮮站崗的照片,手里還扛著槍……”近日,在婺城區嶺上鄉九峰村,64歲老人蘇敦淦翻出一張張塵封的舊照片,向記者講述其姨娘章紫竹那段崢嶸歲月的故事。
章紫竹,女,中共黨員。1930年9月25日出生于金華市婺城區嶺上村,家中兄弟姐妹5人,她排行最小。1950年3月,章紫竹考入華東軍政大學浙江分校(金華),因朝鮮戰爭爆發,于9個月后結業。1950年12月,她先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第三野戰軍第24軍后勤部文化教員、72師司令部文化教員。
20歲參軍, 21歲赴朝鮮參戰,可以說,章紫竹的青春時光和抗美援朝戰爭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1952年,運送志愿軍的火車,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冬天的鴨綠江,寒風刺骨,滴水成冰,章紫竹帶著滿腔熱血和戰友們奔赴保家衛國、抗美援朝最前線。“當時,姨娘在雪地上、地洞里承擔起后勤部宣傳工作。氣溫零下40多度,她被軍大衣、棉軍褲、大頭鞋包得嚴嚴實實,摔倒了都站不起來。”蘇敦淦介紹說。
不僅僅是工作條件艱苦,生活中還要處處提防敵人的明槍暗炮。每個夜晚,章紫竹和戰友們都要輪流站崗,時刻提防著敵人偷襲。深山野林,這對于扛著和自己差不多高步槍的章紫竹來說實屬不易,可是她一點也不害怕,一心只想著保家衛國,“只要穿上軍裝就什么都不怕了,敵人要是來了,就跟他拼了!”
“姨娘告訴我們,那時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以及家庭住址縫在衣服的左口袋背面,在戰場上,誰也保證不了安全,隨時都做好下一秒犧牲的準備。”蘇敦淦說,進入朝鮮后,章紫竹參加過1953年的上甘嶺夏季反擊戰,榮立三等功2次、國際軍功章2枚,被評為全軍優秀共青團員,通報表揚2次,同時還獲得了其他諸多的榮譽,用青春和汗水,換來了和平年代的歲月靜好。
1955年回國后,章紫竹轉業至山東省淄博市淄川縣政府工作,并于第二年調至河北省唐山市體委工作。1964年隨丈夫陸震新轉業至江蘇省辦公廳工作,1969年至今在江蘇省靖江市工作生活。
如今,章紫竹老人雖然已91歲高齡,但仍然保持著讀書看報的好習慣,時不時還寫寫日記,“刷一刷”手機。2018年,章紫竹老人還回婺城區嶺上鄉生活了兩個多月,傾訴思鄉之情,目睹家鄉的巨大變化。此次,收到這份來自國家的禮物,章紫竹老人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在微信里發了這樣一條消息:“為了和平,我們燃燒青春熱情,棄筆從戎,志愿出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參加上甘嶺夏季反擊戰,幾經生死,屢建戰功!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終于等到了國家給予的最高榮譽。”
(記者邱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