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金華傳統糕點有哪些,定有狀元糕的一席之地,關于狀元糕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要數唐明皇和狀元糕之間的淵源了。相傳唐明皇為了尋找一位糕點制作技藝精妙的趕考書生,巧妙的將當年的考題定為“做糕點”,果然那書生技壓群芳,摘得狀元桂冠,唐明皇也如愿吃到了那讓他念念不忘的糕點,甚是滿意,既然是狀元做的糕點,便賜名“狀元糕”。
狀元糕是很多金華人記憶中的童年味道,但在如今,從前大街小巷都能見到的狀元糕現在已鮮少見到蹤影,會制作的糕點師傅也越來越少。在北山腳下的下裴村,53歲王紅衛和妻子陳艷紅共同經營著一家糕點鋪子,主營狀元糕和饅頭,其中狀元糕小有名氣。王衛紅告訴記者,自己的父親是位金華傳統糕點的手藝人,酥餅、饅頭、狀元糕......樣樣精通,他16歲時在父親啟蒙下接觸金華傳統糕點的制作,25歲習得手藝,今年已經是他做狀元糕的第27個年頭。
下午兩點,王衛紅的糕點鋪子蒸汽彌漫,香氣撲鼻,夫妻倆正忙著趕制頭天晚上客人定的辦喜事用的狀元糕。只見王衛紅熟練的組裝起30cm*30cm大小的模子,鋪一層1.2公分厚的底粉,再加上一層用白糖、芝麻、桂花、紅糖等制作而成的餡料,緊接著鋪第二層米粉,再用刻有“狀元及第”“連中三元”字樣的木頭模子,鋪上紅色米粉,“啪啪”敲打兩下,干凈利落地印到白色米粉上。最后,將印好圖案的狀元糕脫模放進蒸籠,蒸10分鐘左右,一塊白底紅字喜慶的狀元糕就出爐了,咬一口軟糯甘飴、甜而不膩、清香可口。
目前狀元糕的銷售主要以預定為主,很多宴席上會用這種糕點來增添喜慶,或者是在考學季,家長、學校會送狀元糕給孩子們吃,用狀元糕美好的寓意給學生加油打氣。王衛紅告訴記者,因為選材好、餡料足、比例適中,口感軟糯,他們家狀元糕的訂單一年到頭是不間斷的,并且已經和一些綜合市場達成了長期配送的合作關系。不光預定,上門來吃他們家糕點的散客也不少,“很多到北山上玩的游客,路過我們家門口都走不動了,被香甜的米糕味深深吸引,忍不住來嘗上一塊,更少不了打包幾塊帶走。每年光制作狀元糕用的糯米就要5-6噸。”王紅衛笑著說。
在王紅衛的眼里,每天有活干,看著兒女們漸漸長大就是最滿足的了,經過多年的辛勤勞作,解決了自己和妻子的養老的問題,在經濟上不用為兒女成家的問題擔憂,他非常感謝自己的父親帶著他做起金華傳統糕點。父親希望他靠手藝謀生,王紅衛也不負所望,經過多年的學習、總結、改良,使自己的手藝精進,做出的糕點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喜愛,也為自己和家庭走出了一條小康致富之路。
(見習記者徐樂)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