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麗莎
走進沙畈鄉,蔥郁的樹木令人神清氣爽,撲鼻而來的清新空氣令人心曠神怡,整齊干凈的村落令人眼前一亮。沙畈鄉因水聞名,素有“金華人民大水缸”之美稱。也正因如此,如何做到保水護水和產業選擇問題的平衡和諧發展,同時開發相關綠色產業、探索綠色致富道路,成為了沙畈人民亟需解決的難題。
“十三五”期間,沙畈鄉緊緊圍繞綠色發展理念,以“產業轉型、項目提質、環境整治、民生改善”為重點,團結一心,真抓實干,協調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并榮獲省級衛生鄉鎮、金華市“無違建鄉鎮”、金華市森林消防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過去五年,沙畈鄉在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生態環境等方面取得長足的突破。
生態優先 久久為功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而沙畈鄉的村民認為,要想富,先護水。對于沙畈鄉村民而言,護好一泓碧水,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榮譽。沙畈鄉的村民們以實際行動作出表率,做到愛水護水惜水,孕育灌溉婺城的山水百姓。
早在2013年,為保護金華市民的飲用水源地,沙畈鄉借助系列治水措施,重拳整治,對傳統養殖、鋸板采砂等污染產業進行騰退,關停拆除全部規模養殖場、鋸板廠、采砂場。幾年來,生態環境有著明顯的提升。
“十三五”期間,沙畈鄉在鞏固治水成果的同時,建立長效保護機制,從源頭上斬斷污染。通過深化開展“五水共治”,嚴格落實“河長制”,常態化開展河道巡查整治,強化河道治理等舉措。目前,鄉村兩級河長巡河率達100%,全年鄉域范圍內水域水質均達二類以上標準。
生態環境是關鍵,交通出行也需不斷優化。“十三五”期間,沙畈鄉以此為重點,加強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建成大南山聯網公路、白門線道路拓寬工程,投資500余萬元,改造白門線(金沙路)項目,對路面進行白改黑,并鋪設雨污管道,增設人行道……五年來,道路設施的不斷優化提升,不僅極大改善了全鄉百姓出行條件,也解決了道路積水問題,村落面貌得到顯著改善。
綠色發展 脫貧致富
一手抓污染防治,一手抓生態修復,沙畈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始終,為“沙畈水”建起生態屏障。同時,沙畈也把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產業體系構建中,通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發展林下經濟、深入挖掘文化產業,釋放出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最近,在潭背村的50余畝金線蓮種植基地里,村民們格外忙碌。原來,村民包根玉種植的金線蓮等中草藥即將采收了。盾形般的小圓葉子,細長的葉柄,棕褐色的外觀,良好的長勢讓包根玉興奮不已。
據了解,包根玉是從2018開始試種金線蓮等中草藥,經過專家的指導以及自身的實踐之后,2019年初開始正式種植第一批林下中草藥。去年年底,包根玉種植的第一批金線蓮成熟后,收益達15萬元,實現了“畝產萬元錢”。初次探索林下經濟帶來的經濟效益,讓包根玉以及村民們品嘗到了綠色經濟的甜蜜味道,他們更加堅定了綠色發展的決心。
優越的生態環境,也讓芝肚坑村的蜂蜜分外香甜。每到8月取蜜的時節,村內的大道小巷,一個個蜂箱擺在村民們的門前窗頭,村里常常是游客紛至,蜜香縈繞。據統計,全村目前蜜蜂養殖量達400余箱,養殖戶20多戶,蜂產業產值達100多萬元,初步形成了產業、蜂農飼養量、產值、效益倍增的良好局面。
不僅如此,停久村試種了40畝小番薯和水果玉米、烏云村種植了300余畝香榧林、白沙源村中蜂規模化養殖場示范基地、遼頭村授粉蜂場正在建設……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村民們充分發揮山水“金名片”,在綠水青山之下尋找可持續發展產業經濟,奏起了綠色經濟致富新樂章。目前,全鄉共有香榧600余畝、油茶300余畝、覆盆子40余畝、三葉青80余畝、金線蓮50畝,產業初具規模。
除了發揮個人示范引領作用,沙畈鄉還借第三方力量,以投資入股的形式,保障村集體收益;盤活現有資源,發揮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資源優勢,幫助農戶增加農副產品銷售收入。
五年來,沙畈鄉不斷探索新產業,依托山區優勢資源,結合品牌打造與電商經濟,延伸產業鏈,壯大毛竹、茶葉、油茶、紅豆杉等10個沙畈產業,做到“走出去、引進來、學到手、干起來、出成效”,鞏固實驗室——育苗地——培育基地——林下地的發展思路,逐步推進農林經濟“學、研、產”一體化發展。
立足起點 展望未來
“十三五”期間,沙畈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發展成效初顯。面對飲用水源保護地給當地產業發展帶來的限制,沙畈鄉的村民們用智慧和勤奮,把有限的資源發展出無限的可能,把“美麗資源”轉換為“美麗經濟”,以“美麗經濟”反哺“美麗鄉村”,不斷提升村民的滿足感、幸福感、獲得感。
近年來,婺城齊動員、共參與,努力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的人居環境。婺城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當中,始終以生態保護為前提,把生活、生產、生態融為一體,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拓寬了鄉村經濟綠色發展渠道,因地制宜激活鄉村發展。
成績已經成為過去,未來仍需努力。
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沙畈鄉將聚焦提升生態“含金量”,全領域、全地域、全過程、全方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做強生態經濟,促進生態產品價值高效轉化,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張金名片擦得更亮。同時,以發展精品農業、特色農業、休閑農業為主線,聚力打造林下經濟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推動綠色發展,提高經濟的綠色發展指數。
鄉鎮是抓落實的第一線,是促進發展的主陣地,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婺城將堅定不移地高舉鄉村振興大旗,深入實施“雙城”戰略,讓婺城成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花園城市。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