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曉芬
悠悠白沙溪,猶如一條長龍蜿蜒繞鎮而過。沿溪而下,水清岸綠,白鷺翻飛,一座古典雅致、生態宜居、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瑯琊古鎮赫然矗立,訴說著五年來的大變遷。
“十三五”期間,婺城區瑯琊鎮依托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優勢,按照“生態立鎮、康養強鎮、產業富鎮”的發展思路,積極探索“重要窗口”下鎮域經濟轉型、鄉村全面振興、產業結構升級的創新發展之路,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基層治理新路。先后獲評國家級生態鎮、全國衛生鄉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標桿、“浙江省五水共治突出貢獻集體”、全國文明村鎮等多項榮譽稱號。
擦亮生態底色
做足文化文章
隆冬時節,國際灌排委員會執行理事會傳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通過2020年(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評選,躋身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成為浙江省第六個、金華市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消息一出,瑯琊鎮人民無不歡呼雀躍,對家鄉更多了一份自豪和期待。
1900余年,時光荏苒。在瑯琊鎮,白沙溪三十六堰之第一堰、第二堰及風爐堰遺址,水流依然潺潺不息,尤其是第二堰至今仍灌溉兩岸萬畝良田,已列入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原址重建的第三堰,風采不減當年;幾座隨著金蘭水庫建設沉入水底的古堰,留給后人無數想像的空間。
白沙溪是婺城的“母親河”,也是“婺城水·幸福城”的“金名片”。近年來,在婺城區擂響“雙城”戰略鼓點之際,瑯琊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強勢推進畜禽養殖場專項整治行動,打響“五水共治”攻堅戰,擦亮生態底色,倒逼經濟轉型發展,白沙溪瑯琊段展現出一幅幅碧波連天、青峰綿延、山水相依的優美畫卷,為白沙溪三十六堰煥發新生打下堅實基礎。
不但如此,瑯琊鎮堅持把“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行動作為“五水共治”的總抓手,集中對集鎮范圍內的地下雨污管網進行檢修以及改造,污水接戶率達100%。同時,通過推進截污納管和雨污分流改造,建立完善長效運維機制,基本實現工業園區所有行政區域的污水“應分盡分、應截盡截、應處盡處”,全域實現雨污分流、全域消除污水直排,推動全域水質全面穩定提升。
水鄉古鎮,因水而生,依水而興。在維護好水生態的同時,瑯琊鎮大力挖掘盧文臺治水文化,舉辦一年一度“治水文化節”,水文化搭臺,水經濟唱戲,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水動力”。同時,奏響盧文臺治水文化、鐵店婺州窯文化、金華酒文化、滕氏廉政文化、瑯峰山紅色文化“五大文化”交響曲,打造獨特人文魅力,并利用山水優勢,大力發展體育健康產業,不斷集聚人氣。
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十四五”期間,瑯琊鎮將抓牢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發揮出“金名片”的最大能效,大力弘揚治水文化,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白沙文化,進一步擦亮“水墨瑯琊·夢幻白沙”的幸福底色。
建設美麗鄉村 打造幸福民生
皓月當空,夜色闌珊。在瑯琊鎮的白沙溪畔,燈光水影與水波漣漪交織成迷人的夜景。古廊橋上古樂聲聲,賞景、聽樂、散步者,各得其所、其樂融融。43歲的瑯琊徐村村民曹秀紅,帶著全家人沿綠道悠閑散步。她高興地告訴記者,得益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瑯琊越變越美,大家的幸福感滿滿的。
2017年,瑯琊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正式打響。全鎮成立了環境整治、工程建設、治亂拆違、低散亂整治、交通秩序整治、資料宣傳、質量監管等7個工作組41個網格,形成上下同欲、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工作中,該鎮堅持“鐵腕”整治,集鎮污水均截污納管,187家養殖場全部拆除,實現全鎮“零養殖”。通過“潔美城鎮”“六亂”整治等專項行動,全鎮共清理亂貼亂畫1480余處、亂堆亂放1640余處、亂搭亂建380處。同時,該鎮努力挖掘小鎮人文元素,凸顯個性亮點,傳承和保護好瑯琊獨特的文化標識標志。
行走在如今的瑯琊集鎮,古街水系連通,民居靈秀雅致,商貿店鋪林立,經修繕后的瑯琊全院可賞古觀非遺,古民居八角屋可品茗怡情,白墻黛瓦、飛檐朱欄、雕梁畫棟間,透露出千年古鎮的風韻。移步異景中,處處皆文化。入鎮口的白沙溪治水浮雕和盧文臺雕像訴說著治水文化,白沙橋頭傳統釀酒小品展現了傳統釀酒文化、婺州窯制作展示演繹了鐵店婺州窯文化。瑯峰山上矗立著描述瑯琊文化的瑯琊榜,橋下石壁上是白沙三十六堰治水圖。
美景如斯,蝶變如虹。事實上,在瑯琊,發生變化的可不止是環境。在集鎮入口,一座簡潔雅致、溫馨舒適的公交站,靜靜地矗立在白沙溪畔,為瑯琊、沙畈、蔣堂沿線居民提供暖心、便捷的出行候車服務。
作為鄉鎮交通的樞紐點,瑯琊鎮連接著通往城區、周邊鄉鎮和村莊之間的各條公交線。然而,缺少公交樞紐場站是瑯琊長期以來客運交通的一大“短板”。為此,該鎮全額投資建設了約2300平方米的公交專用場站,配套有候車棚和公廁,各條公交線在此實現零距離換乘。
民生無小事,瑯琊鎮黨委政府體察、傾聽百姓心聲,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解決好群眾的出行問題便是其中之一。除新建公交樞紐站外,集鎮道路還進行了白改黑,增設了人行道,修補所有破損道路,并在集鎮增設了7個停車場,劃設路邊停車位。目前,全鎮共有1785個停車位,最大幅度滿足了集鎮停車需求。此外,該鎮還與多部門對接,開通了浩仁至棠坑源公交車,解決了偏遠山區群眾出行難問題。
推進體旅融合助力產業興旺
藍天如洗,遠山如黛,綠水如鏡。今年十月底,瑯琊古鎮萬人空巷。來自全國各地近400名運動健兒相聚于此,上演白沙溪畔“速度與激情”。近5萬名觀眾游客從四面八方趕來,共賞頂級山水體旅盛會。
一場賽事帶火一個鎮。當天,浙江省首屆生態運動會(金華站)“戰馬杯”2020第四屆中國·金華山水四項公開賽在瑯琊鎮拉開帷幕。這已經是該鎮連續第三年舉辦山水四項公開賽。依托該賽事,“夢幻白沙·水墨瑯琊”的美譽不斷遠揚,來瑯琊邂逅秀麗山水、體驗深厚文化、品嘗農特產品、感受鄉村振興,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日常“打卡項”。
近年來,瑯琊鎮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山水、人文優勢,不斷挖掘體旅資源,新建了公共停車位1785個、自行車綠道7公里,并培育了11家民宿,不斷完善體育賽道、換乘點、觀景臺、公廁等配套設施,進一步帶動體旅產業健康發展,舉辦了中國皮劃艇巡回賽、“健康中國健康瑯琊”毅行健步走、金華市首屆水上運動會、第二屆暢游母親河活動、全國氣排球邀請賽、盧文臺治水文化節、水竹蓬畬族風情文化節等多項體旅活動,每年吸引游客近10萬人,為鄉村振興助力。
體旅融合帶來產業興旺。在第四屆中國·金華山水四項公開賽上,一場地方特產薈萃、非遺美食集中的瑯琊鎮農產品展銷會同步舉行。短短3天時間,展銷會銷售金額近260萬元,帶動當地農副產品、餐飲、民宿行業增收360余萬元。瑯琊鎮還順勢開辟“樂游瑯琊”果蔬采摘模式,推出精品采摘路線4條,全年農產品銷售獲利400余萬元,依托助農平臺,線上銷售蘆筍、茭白、綠菇甜瓜等明星產品百萬噸。
通過體旅帶動,歷經五年積淀,瑯琊鎮的鎮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出一幅充滿活力的鄉村振興圖景,成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佳詮釋。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厚植優勢開啟轉型升級‘加速器’,繼續舉辦好各項體旅活動,做強瑯琊‘集市經濟’,點亮白沙溪—廊橋‘夜市經濟’,實施‘三十六堰優選’、瑯禾天下品牌建設,形成鎮有重點、村有主業的現代化產業格局。”瑯琊鎮負責人吳祝芳充滿信心地說,瑯琊將始終保持奮進者姿態,為婺城爭當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的排頭兵貢獻瑯琊力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