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豐懿超)位于婺城區南部山區的箬陽鄉,風光旖旎,四季皆景,素有“江南九寨溝,浙中小西藏”之稱,但由于遠離城區,交通不便,這里優質農副產品一直銷路不暢。去年,箬陽鄉舉辦了“直播帶貨”技能培訓課堂,通過組織全縣種植大戶、養殖大戶、返鄉農民工、大學生等從事或計劃從事直播電商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直播電商專業基礎知識培訓,打通電子商務、農業、扶貧、旅游等多個領域,培訓“直播帶貨”高素質農民和主播大咖,把箬陽地理標志特色農產品及優質文旅資源融入電商鏈條,讓“直播帶貨”成為農民增收新風尚。
張建龍是直播帶貨培訓班的一名學員,家里以種茶為生,從小耳濡目染掌握了不少茶葉知識。成年以后,他離開家鄉四處闖蕩,學習茶葉加工和批發。而立之年的他回到家鄉開始創業,做起了茶葉代加工。
箬陽鄉全鄉茶園面積約4500畝,茶葉生長在常年云霧繚繞的高山,故色澤綠潤、滋味清香濃醇,涌現了“貢堂龍珍”、“箬陽紅”、“闖天涯”等優質的茶葉品牌,2020年“箬陽龍珍”順利通過農產品地理標志省級鑒評會,這些特色農產品是箬陽茶葉產業發展的重要依靠和底氣。
“箬陽不缺好茶葉,缺的是好的推廣渠道。”如何才能把箬陽高山茶的名聲打響成為張建龍和無數茶農需要直面的問題。疫情期間,直播帶貨的扶貧、助農、宅家戰“疫”等公益性使命受到無數人青睞,為許多質量有保證、服務有保障的產品打開銷路,這讓張建龍看到了直播市場的巨大潛力,于是他報名參加了箬陽鄉開設的直播帶貨培訓班。
“‘直播帶貨’培訓真是一場‘及時雨’。”張建龍高興地說,從參加培訓至今,張建龍已經將茶葉賣到了深圳、上海、遼寧等多地,深受消費者喜愛。
姚海芹今年47歲,來自遼寧。1991年,她和丈夫結婚并跟隨他回到箬陽石井坑村生活。近年來,家鄉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環境愈加優美,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游玩。姚海芹夫妻倆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和弟弟一家合伙開起了民宿。民宿雖然只有八間房,但裝修簡約大方,不僅保留了鄉村的農家風味美食,還引進了姚海芹家鄉的東北美食。優質的產品、獨特的優勢、貼心的服務使得民宿自開業以來就深受游客好評。
“很多游客都自發幫我們宣傳,但是畢竟人力有限,不少人聽說我們地處深山就有些猶豫不決,甚至有人問我民宿有沒有空調和熱水……”姚海芹笑著說,“于是我報名參加培訓班,打算借助直播平臺向大家好好宣傳宣傳。”
從一名網絡小白到數千粉絲的“小網紅”,姚海芹飛快將培訓課上的內容學以致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她的號就已經發了100多條內容,點贊量達2.7萬人次。
“我平時會在鄉里找一些風景秀美的地方開始直播,讓網友們可以盡情領略箬陽的青山綠水。”姚海芹說,“有的時候我也會介紹箬陽當地的美食和特產,網友們都很感興趣,紛紛私信向我了解。”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直播為代表的帶貨方式給消費者帶來更直觀、生動的購物體驗,轉化率高、營銷效果好,逐漸成為電商平臺的新增長動力。手機將變成農民的新農具,直播將變成農民的新農活。2020年以來,婺城區以行政推動、平臺驅動、培訓促動、配套聯動“四輪驅動”,出臺免費培訓、培訓補貼、優秀獎勵等政策,培育各類電商主體,助力“直播帶貨”,帶動山區農民增收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還將聯合鄉鎮繼續舉辦多期直播培訓班,加強農戶們對直播帶貨的普及與運用,拓寬他們的銷售渠道,助農增收致富。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