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觀看視頻
婺城區委七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區政府九屆九次全體會議于日前閉幕,全會提出了唱響“奮進‘十四五’圖強新婺城”的主旋律,推進“雙城”戰略迭代升級、奮力建設“五大名城”,爭當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的排頭兵的目標。日前,婺城區融媒體中心推出系列融媒訪談,邀請部分區領導做客,圍繞如何奮力打造“五大名城”,貫徹落實全會精神。
本期我們邀請到的是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燕華,請她為我們解讀怎樣建設文化名城。
記者 張易
主持人:趙部長您好!區委七屆九次全會上提出要建成“五大名城”,其中把文化名城建設放在了首位,我想請問趙部長,為什么要將文化建設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建設文化名城,我們有哪些條件和優勢?
趙部長:對一座城市來說,文化是發展的軟實力,區委提出建設文化名城,這是黨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文化強國在我區的具體實踐。
婺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金華的核心城區,建埠至今已有1800多年,素有“歷史文化之邦、名人薈萃之地、文風鼎盛之城”的盛譽。我們有太平天國侍王府、鐵店古窯址、元代天寧寺等國家級文保單位。自宋元以來,婺城是儒釋道三教融匯的典范,集中體現了“和美”的中華智慧。婺文化包容并蓄,孕育了婺學、婺劇、婺窯等享譽全國的文化IP。江南詩樓八詠樓是錢塘江詩路的重要節點。自“雙城”戰略實施以來,我們大力弘揚城市主題文化、鄉賢文化、家文化、圖強文化、拼搏文化、好人文化,為縣域治理婺城樣板的打造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力和支撐力。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時間,白沙溪三十六堰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為我們增添了一張具有國際辨識度的“金名片”。這些是我們建成“文化名城”最大的底氣和自信。基于婺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區委提出建設國際有辨識度,國內有影響力的文化名城,為“雙城”戰略迭代升級提供強大的文化驅動力。
主持人:請趙部長和我們談談怎么建“文化名城”?
趙部長:蔡艷書記在全會報告中,提出奮力打造“文化名城”,要求文化建設現代化走前列,建設更高水平的“人文婺城·幸福城”,圍繞這一目標,具體來說就是繪好四張圖。
第一幅——婺文化傳承發展的“文脈圖”。打造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婺城樣板,以更加開放包容的胸懷把地域文化、內容文化、品牌文化做深做透做強,擦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婺文化的金名片,培育更多的文藝精品,在文化建設中讓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第二幅——公共文化服務的“惠民圖”。提升文化服務供給力,建設圖書館、文化館、非遺展示館、老年大學、青少年宮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和文化禮堂的建管用育文章,高質量建設百姓的精神文化家園。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實施千場宣講、千場文體活動等“六千”工程,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大餐”。
第三幅——文旅融合的“百花圖”。爭創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鄉村振興賦能,培育“南山漫道、茶花爭艷、詩畫白沙、桂花飄香、花木長廊”等五條風景線,在沿線打造百個幸福村,A級景區村莊覆蓋率達60%以上,壯大文旅產業,進一步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打造花滿婺城的百花圖。
第四幅——文產發展的“活力圖”。圍繞“花滿婺城·幸福城”主題,打造文創IP,通過“一站一館一賽”,建設詩路浙江數字E站,培育文化產業創意園,舉辦詩路文化創意大賽,提升婺文化影響力。聚焦時尚產業發展,延伸鏈條,讓婺城的文化產業活力四射。
我們將通過四幅圖的繪就,讓文化成為幸福城中最閃亮的符號,拼搏實干,擔當圖強,為奮力建設文化名城努力奮斗。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